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两种诊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两种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符合国内标准者129例,病死率45.0%。符合美欧ALI(急性肺损伤)和ARDS诊断标准者分别为49和75例,ARDS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ALI者。ARDS预后与合并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显著相关。X线胸片有双肺浸润影而呼吸频率(RR)小于28次/分者21例,其平均年龄(61.0±7.2)显著高于RR大于28次/分者。8例生前符合两种诊断标准者,尸检证明4例无ARDS病理特征。结果表明:①ARDS合并MODS者病死率明显增高;②老年患者RR明显增快的程度低于年轻者;③两种诊断标准均存在局限性,对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危重者,诊断ARDS应持之慎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s)G蛋白的影响及甲基强的松龙的干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G蛋白亚型的变化。结果:①10μg/ml LPS作用于RPMVECs30和90min后,Gsα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甲基强的松龙干预30和90min后,对LPS致RPMVECs膜Gsα蛋白水平的变化有显著抑制作用。②10μg/ml LPS作用于RPMVECs30和90min后,Giα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甲基强的松龙干预30和90min后,对LPS致RPMVECs膜Giα蛋白水平的变化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①LPS诱导RPMVECS Gsα和Giα蛋白水平的变化可能是LPS诱导RPMVECs单层通透性增加的机制之一。②甲基强的松龙参与抑制LPS诱导RPMVECs单层通透性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4.
5.
小窝蛋白-1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磊  孙耕耘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19-1921
概述 一、小窝小窝最早是由Palade于1953年在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时发现,当时称之为"质膜囊泡",而"小窝"一词是由Yamada在1955年提出,描述胆囊上皮细胞上"与细胞外相交流的小口袋、囊泡、洞穴或凹陷"。随后,在其他多种细胞上也发现类似结构,其直径为50~100 nm,呈烧瓶形或Ω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维生素D( VitD)缺乏性佝偻病大鼠在不同剂量VitD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探讨VitD对佝偻病大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用21日龄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模型组(M组,n=10)和实验组(T组,n=12),T组又依据VitD治疗剂量不同均分为T1组(n=6)和T2组(n=6).T1组与T2组分别采用不同等级VitD一次性肌肉注射后行组间比较,观察幼鼠体质量、外周血碱性磷酸酶(AKP)、骨组织病理切片及外周血25-(OH)D3、IL-4、干扰素γ(IFN-γ)变化,并通过其外周血IL-4/IFN-γγ水平判断VitD对佝偻病大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结果 缺乏VitD避光饲养30 d后,M组与T组的外观、骨组织病理切片较C组明显改变,其外周血AKP水平升高,同时血25-(OH)D3水平下降(Pa<0.05).治疗后,T组较M组外观及病理切片有所好转,外周血AKP水平与25-(OH)D3水平明显改善(Pa<0.05).免疫指标方面,血IFN-γ治疗前后的轻微波动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而外周血IL-4水平则在治疗后明显升高,且剂量越大,升高越明显(P<0.05,0.01).结论 大剂量VitD可使机体Th1/Th2细胞平衡向Th2细胞移动,体内IL-4分泌增加,从而使机体处于易发生变态反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周超  孙耕耘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2):1541-1544
目的调查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近10年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学构成与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方法比较两个不同时间段(1996年6月~2001年6月和2001年7月~2006年6月)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细菌耐药性的变迁。结果10年间,有完整病历资料、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236例,VAP发生率为44.34%(538/1236);在538例VAP中,2种及2种以上致病菌感染占56.51%;革兰阴性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为VAP的主要致病菌(68.63%)(385/561);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VAP的主要革兰阳性致病菌(75.40%)(95/126);真菌占20.98%(183/872);铜绿假单胞菌在两个时间段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不动杆菌属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8.23%~15.23%);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的敏感性明显下降,耐苯唑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显著升高(18.75%~71.4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是我院VAP的主要革兰阴性致病菌,10年间,致病菌的分布及细菌耐药菌性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临床初始经验性治疗面临更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黄大翠  杨向贵  刘雪婷  袁惠芸  夏林玉 《西部医学》2020,32(8):1180-1183,1188
目的 分析微波消融术(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观察组行MWA,对照组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记录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结节消退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T3、T4及TSH)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甲状腺结节体积不断缩小(P<0.05),且3、6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缩小率分别为30.45%、79.70%;治疗后,两组T3、T4下降,TSH水平增加,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3、T4低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MW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较好,可有效保留患者甲状腺功能,促进结节消退,且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3例肺腺癌伴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尿激酶组(n=37)经导管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5万U,连续3-5个周期;对照组(n=36)患者仅导管充分引流胸水。所有患者待肺完全复张后给予博莱霉素6万U胸腔注射,行胸膜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胸水引流量、肺复张情况和胸膜固定术成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一般特征无显著差异,其中尿激酶组86%患者(32例)肺完全复张,对照组61%(22例)患者肺完全复张,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胸膜固定术成功率无差异(P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可显著增加包裹性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肺复张率,可作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常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组以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升高为特征的临床一病理生理综合征。肺血管重塑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右心衰竭,作为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PAH一直是临床诊治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