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早期巨噬细胞的激活和核因子kappaB(NF-κB)活性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DHCA幼猪模型的建立,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不同时段肺组织巨噬细胞的激活、NF-κB的表达以及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来检验巨噬细胞激活和NF-κB活性在DHCA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NF-κB表达和炎性因子含量的变化与DHCA缺血-再灌注呈时间依赖性,且在DHCA缺血-再灌注1.5h时NF-κB的表达达到高峰,此时肺组织的炎性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主。结论早期巨噬细胞的激活和NF-κB活性可能加重DHCA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冷冻干燥血管是进行血管移植的良好材料,但目前对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不多,同时缺乏对冻干后血管物理学性能变化的分析报道.目的:利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对血管的保存作了初步尝试,使用微型CT对冻干过程进行跟踪,以揭示冻干过程中血管形态发生的变化.设计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在上海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研究所完成.材料:上海屠宰场生猪新鲜主动脉.冷冻干燥机为美国SP Industries公司生产;TRAPEZIUM LITE质构仪由岛津(香港)有限公司生产.方法:使用质构仪对冻干后复水的猪主动脉与新鲜猪主动脉进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冷冻干燥过程温度曲线.②微CT断层扫描猪主动脉冻干过程.③猪主动脉冻干前后拉伸力学性能及穿刺力学性能比较.结果:试验结果发现猪主动脉血管在冻干过程中会发生分层现象,血管冻干后复水,其力学性能同新鲜血管比最大轴向拉伸应力减少约40%.,周向最大拉伸应力增大约45%,最大穿刺应力约是新鲜血管的75%.结论:冻干复水后的血管基本保持了新鲜血管的力学性能,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血管保存手段.  相似文献   
3.
背景:冷冻干燥血管是进行血管移植的良好材料,但目前对冷冻干燥工艺的研究不多,同时缺乏对冻干后血管物理学性能变化的分析报道。 目的:利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对血管的保存作了初步尝试,使用微型CT对冻干过程进行跟踪,以揭示冻干过程中血管形态发生的变化。 设计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实验在上海理工大学制冷及低温研究所完成。 材料:上海屠宰场生猪新鲜主动脉。冷冻干燥机为美国SP Industries公司生产;TRAPEZIUM LITE 质构仪由岛津(香港)有限公司生产。 方法:使用质构仪对冻干后复水的猪主动脉与新鲜猪主动脉进行力学性能对比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冷冻干燥过程温度曲线。②微CT断层扫描猪主动脉冻干过程。③猪主动脉冻干前后拉伸力学性能及穿刺力学性能比较。 结果:试验结果发现猪主动脉血管在冻干过程中会发生分层现象,血管冻干后复水,其力学性能同新鲜血管比最大轴向拉伸应力减少约40%,周向最大拉伸应力增大约45%,最大穿刺应力约是新鲜血管的75%。 结论:冻干复水后的血管基本保持了新鲜血管的力学性能,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血管保存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I(Apo-aⅠ)比值是否比其他任一单个的血脂变量或脂质比值变量预测性较强,以探讨中国人群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采集暨南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及心血管内科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期间年龄≥40岁的833名住院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脂蛋白(a)、其它脂质-脂蛋白变量、超敏CRP、空腹血糖以及颈动脉B超检测资料。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出现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颈动脉斑块组及颈动脉无斑块组。两组之间的人口学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筛选出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斑块组的年龄、超敏CRP、甘油三酯、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B、Apo-a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TC/HDL-C比值、Apo-B/Apo-aⅠ比值的中位数,要高于无斑块组,而HDL-C、Apo-aⅠ的中位数要低于无斑块组;斑块组的男性人数要明显多于无斑块组;两组之间空腹血糖水平没有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1.745,95%CI:1.262~2.415)、年龄(岁)(OR=1.085,95%CI:1.068~1.101)、Apo-B/Apo-aⅠ比值(OR=9.860,95%CI:4.550~21.364)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男性、年龄、Apo-B/Apo-aⅠ比值是颈动脉出现斑块的独立危险因子。Apo-B/Apo-aⅠ预测颈动脉出现斑块要优于其他任一的脂质或脂质比值变量。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