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与PPH及传统外剥内扎术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行TST、PPH(对照组A)、外剥内扎术(对照组B)治疗的病例各60例,比较3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T组术后疼痛、肛门水肿、肛门坠胀、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与对照组A、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对照组A、B;3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T组短于对照组A、B;术后排便通畅程度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ST手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在混合痔治疗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对痔术后患者创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痔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将80例痔术后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排便后创面用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对照组患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4d为评估周期。1个周期后评估创面疼痛、水肿、出血、肉芽生长情况以及愈合时间。结果在创面疼痛、水肿、肉芽生长等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CMH分别为10.40、3.708、12.904,P均〈0.05;两组出血比较,x^2CMH=0.612,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痔术后患者宜采用中药熏洗配合红外线照射创面。  相似文献   
3.
本院2004~2007年共收治小儿肛瘘35例,现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5例中全部为男性,年龄60d~14岁,平均7岁;病程40d~5年。34例为低位单纯性肛瘘,1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环状混合痔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最后完成实验患者共95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等,比较术前1天、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术后6 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观察组视觉模拟(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WBC、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环状混合痔的治疗,降低了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术后恢复,也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熏蒸治疗妊娠期炎性外痔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年龄19~36岁,平均23岁;妊娠5~8个月,平均6.5个月;病程2~7d,平均4.5d。专科检查:肛门肿物不规则突起,水肿,触痛明显,部分可见表面青紫,  相似文献   
6.
疼痛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肛门部神经丰富,感觉敏锐,术后多是开放创面,排便时肛管扩张,粪便污染创面,加之换药刺激等,均可导致肛门局部的剧烈疼痛,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如何减轻术后疼痛一直是肛肠科尚需攻克的一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循着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交又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痔点挑治适宜技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适宜技术推广,对5家医院门诊的320例内痔患者,采用痔点挑治治疗。观察患者2周后复诊便血情况、有无挑治点感染等,统计临床疗效,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共治愈79例,好转18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9%。便血症状积分由治疗前(3.21±0.95)分,降为治疗后(1.92±0.79)分(P0.05);便时肛门疼痛VAS评分由治疗前(3.17±1.60)分,降为治疗后(1.75±0.78)分(P0.05)。结论痔点挑治适宜技术治疗内痔,简便易行,临床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适宜技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符合罗马Ⅲ标准并经直肠肛管压力测定、表面肌电评估诊断为以盆底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38例OO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显示,38例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肛管肌电图均得到极大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4.21%(32/38)和71.05%(27/38);且生物反馈治疗疗效与患者年龄及性别呈直线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OO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并配合术后中药外洗在混合痔手术中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300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术前半小时给予头孢呋辛1.5g静脉推注,对照组术后给予头孢呋辛1.5g静脉推注,2次/d,持续3d,两组患者术后均使用中药外洗。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3d测清晨体温,查血常规及血清C反应蛋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两组体温、血常规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混合痔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并配合术后中药外洗,能起到预防切口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PPH)对直肠上动脉(SRA)血流的影响,选取拟行PPH治疗的60例内痔患者进行研究(PPH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12周进行直肠腔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评估SRA终末分支的口径(AC)及血流速度(AFV)的变化;同时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60例行PPH治疗者全部治愈。PPH组术前及术后4周、12周SRA终末分支Ac中值分别为1.1mm、1.0mm和1.0mm,AFV中值分别为18.0cm/s、17.0cm/s和18.0cm/s;对照组SRA终末分支AC中值为1.0mm,AFV中值为16.0cm/s。PPH组手术前、后SRA终末分支AC和AF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P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PPH既不能改善SRA终末分支AC,也不能减慢AFV,不能使供应肛垫组织的SRA终末分支血供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