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短P—R间期综合征原因。方法:对25例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短P—R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然后统计检查结果。结果:房室结增强(加速)传导(EAVNC)检出率56.00%(14/25),房室结双径路(DAVNP)检出率40.00%(10/25),潜在性预激综合征检出率4.00%(1/25),L-G-L综合征检出率0(0/25)。结论: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短P—R间期综合征最常见原因是房室结增强(加速)传导,其次是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电极起搏位置与心房起搏阈值关系.方法 对125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食管心房调搏(TEAP)检查,分别于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测量心房起搏阈值,然后对检查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 心房起搏阈值在11~25V范围内,3个部位(心房上区、心房区、心房下区)有效起搏率分别为35.20%(44/125).97.60%(122/125)与96.00%(120/125);但别作用发生率心房上区(咳嗽68.80%)与心房下区(膈肌痉孪26.40%)明王高于心房区(分别为8.00%与0.00%).结论 心房起搏阈值与食管电极起搏位置明显相关,食管心房调搏时食管电极的位置以心房区最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