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和高分辨CT(HRCT)的特征;分析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的程度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随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CPFE患者40例,COPD患者8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及肺功能等,探讨CPFE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的程度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0例CPFE患者,年龄(71.8±8.1)岁,男33例,有吸烟史者36例.病程6个月至15年.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34例)、呼吸困难(32例)及双下肺部爆裂音(23例).与COPD患者比较,CPFE患者PaO2降低(f=-2.016,P<0.05).与COPD患者比较,CPFE患者FEV1%pred[(72.7±20.0)%vs (53.8±15.6)%,t=5.687,P<0.01]和FEV1/FVC[(70.4±15.8)%vs (54.3±10.7)%,t=6.590,P<0.01]增高,RV% pred[(106.8±51.8)%vs(177.6±72.9)%,t=-5.484,P<0.01]、TLC%pred[(90.1±22.5)%vs (135.4±86.2)%,t=-3.228,P<0.01]和DL CO% pred[(43.6±19.4)%vs (63.5±16.1)%,t=-5.900,P<0.01]降低;VC% pred和FVC% pred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6、0.450,P值均>0.05).CPFE患者胸部HRCT的主要表现为同时存在以双上肺野为主的肺气肿和双下肺野为主的肺间质改变.肺气肿表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87.5%)、旁间隔型肺气肿(27.5%)、全小叶型肺气肿(10.0%)和肺大疱(35.0%).肺间质改变为网格影97.5%,磨玻璃影55.0%,蜂窝肺37.5%.调整性别、年龄和吸烟混杂因素后,肺纤维化程度与DL CO% pred相关(P<0.01),肺气肿严重程度与DLCO% pred和FEV1/FVC相关(P<0.05).结论 CPFE多发生在男性吸烟者,肺通气功能受损较轻,而弥散功能显著下降.HRCT是CPFE诊断的主要依据.HRCT显示肺纤维化和肺气肿严重者肺弥散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产生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原因。方法选取6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中青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为74.24%,恶心、呕吐、神志改变45.45%,病变累积双侧30.30%,胸腔积液18.18%,自动出院及死亡10.6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27%,13.63%,13.63%,4.54%和0.00%;观察组发热、咳嗽比例为77.27%,治愈率88.00%,均低于对照组的90.91%和1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入院时平均体温(37.47±0.24)℃,低于对照组的(38.13±0.19)℃;白细胞水平(7.55±3.38)×109/L,低于对照组的(11.23±2.43)×109/L;平均住院日(19.13±3.56)d,长于对照组的(12.32±2.4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长期使用抗生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及长期使用激素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不典型,预后较差。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致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不仅可发生在恶性血液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和AIDS等经典免疫功能缺陷患者中,近年来ICU的重症患者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外科手术指征和范围的扩大、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与留置,以及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等,IFI发病率也迅速增加。据统计,IFI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IFI病情进展快速、凶险,已日益成为导致ICU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ICUIFI的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隐球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I)的诊断价值,探讨其最佳诊断界值。方法: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对北京安贞医院各ICU病房怀疑IFI的45例危重症患者的血浆标本,进行(1,3)-β-D-葡聚糖浓度检测(G实验)。筛选出23例确定诊断和临床诊断的IFI患者,设为IFI组;16例真菌口腔定植者或非IFI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1.IFI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的中位数为30.37 ng/L(范围5.0~225.7 ng/L),对照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的中位数为5.0 ng/L(范围5.0~78.7 ng/L),经2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2组(1,3)-β-D-葡聚糖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F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诊断IF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001),95%的置信区间为0.712~0.992。以14.02 ng/L为诊断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理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计值(PPV)和阴性预计值(NPV)分别是82.6%、87.5%、90.4%和77.8%,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88(P=0.001)。结论:G试验可以作为ICU中IFI的诊断方法之一。以14.02 ng/L为诊断界值时有较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