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中、高浓度臭氧注入猪正常椎间盘后不同时间段髓核组织的变化,探索既高效又安全的臭氧浓度,为临床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型猪10只,于透视下用21G Chiba针刺入猪腰椎间盘中心部,经穿刺针注入臭氧3 ml,重复3次,在椎间孔处注入5 ml于椎旁组织内。其中L5~6,L4~5,L3~4和L2~3分别注入臭氧浓度为90μg/ml,60μg/ml,30μg/ml及无菌空气,L6~S1不进行任何干预,为空白对照。分别在注射后1天、1周、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后处死动物各2只,在相同时间点进行CT及MR检查。处死后取出椎间盘及椎旁肌肉标本,作大体和光镜下观察,对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进行量化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内髓核氧化及退变程度评分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臭氧浓度越高,增高趋势越明显。术后MRI随访1个月时高浓度组髓核信号T2加权开始减低,其他组不明显。术后2个月注射组所有椎间盘信号均减低,臭氧浓度越高,信号减低越明显。光镜下1天出现髄核细胞的肿胀变性,1周髄核细胞出现与注射浓度正相关的体积缩小和基质含量减少,此后胶原纤维增生,逐渐取代髄核组织,在3个月时,高浓度组髄核干涸的程度,继发纤维化均较中、低浓度组高,并且出现相邻椎体骨性融合。中、高浓度椎旁肌肉注射1周时出现肌纤维肿胀变性及间质黏液变性。结论臭氧浓度越高,髄核的干涸效果越明显,椎间盘退行性变也越明显。高浓度臭氧盘内注射,3个月后椎间盘退变严重,不宜进行临床应用,椎旁肌肉内不宜注射中、高浓度臭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烟肼聚乳酸微球的制备方法和体内外释药特性.方法用复乳法制备异烟肼聚乳酸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载药率;用溶出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体外释药特性.观测第3、6、9、12、15、18、25、32、39、42、49、56天的释药情况,并计算其日均释药率、累计释药率将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异烟肼(INH)分别置入24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左右股骨粗隆间髓腔内,测定微球在体内3、7、14、28、42、56d时的释药情况;实验组将第42、49、56天时的异烟肼聚乳酸微球洗涤液(空白组用磷酸缓冲液)与结核菌、钛块一起共同培养7d,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核菌生长情况.结果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呈比较完整的球形且分散性好,无明显聚集现象;微球平均直径为59.4±2.9μm,包封率为(67.51±0.57)%,载药率为(32.82±0.65)%.体外释药结果显示,最初14d累计释药达3.784±0.359mg,约占总量的30%,日平均释药0.270±0.024mg;随后42d累计释药5.328±0.203mg,约占总量的50%,日平均释药0.126±0.013mg,第56天时释药0.032±0.009mg.体内释药实验显示,3d时右侧股骨粗隆间骨质内INH浓度明显高于左侧(P<0.01);7~56d右侧INH浓度明显降低并低于左侧(P<0.01);7~56d左侧股骨粗隆间骨质内INH浓度持续在20±g/s以上.空白组钛块表面有大量结核菌生长,实验组钛块表面几乎无结核菌生长.结论异烟肼聚乳酸微球具有缓慢释放药物的特性.可以作为持久抗结核治疗的缓释体置入骨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病灶局部.  相似文献   
3.
13例舌血管瘤的电化学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对舌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电化学治疗舌血管瘤13例。治疗电压5—8V,电流50—80mA,参考治疗电量50—80C/cm^3瘤体。治疗中观察瘤体变化,瘤体固缩变硬时治疗结束。结果:13例患者术后均随访0.5a以上。13例中完全治愈6例、部分治愈6例,有效率92、3%。结论:电化学治疗舌血管瘤是目前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其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便,易于为患者接受,是治疗舌血管瘤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9例患者经MRI检查确诊,全部采取手术摘除治疗.结果随访9例,时间8月~5年,平均2.8年,手术摘除治疗骶管内囊肿的疗效满意,随访中未发现囊肿复发和神经损伤再加重.结论骶管内囊肿是相对常见的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与退变性腰椎疾病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相似处,易误诊;本病最好的诊断方法是行腰骶椎MRI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囊肿壁为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青蒿治疗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中筛选出青蒿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中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靶点,将青蒿作用靶点与AML相关靶点取交集,筛选出青蒿治疗AML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青蒿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选出关键化合物。通过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选出关键靶点。通过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靶点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从青蒿中筛选获得22个有效活性成分,104个作用靶点,与AML有关的作用靶点94个,关键靶点14个,通路涉及免疫调节、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这些作用通路可能是青蒿防治AML的活性途径。结论初步研究了青蒿治疗AML的作用机制,青蒿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来发挥治疗AML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肺心病(PHD,A组)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B组)心电图改变及心律失常的差异。方法对住院患者中两者的心电图相关改变及心律失常进行比较,分析两组间差异的因素。结果肺型P波、肢体导联低电压、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aVR导联R/q〉1、V1导联R/s〉1、V5导联R/s≤1、心律失常等两组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传导阻滞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反映肺气肿、右房、右室增大或肥大的相关参数及心律失常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加重,前者对PHD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增龄过程中椎间盘退变的指标.方法 同批SD大鼠21只,分别喂养6月(9只)和22月(12只)建立青年大鼠组和老龄大鼠组模型,计算椎间盘退变Miyamoto分级值,体视法分析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面积、钙化层和非钙化层厚度,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软骨Ⅱ型和X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老龄组大鼠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数量、血管芽相对面积、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钙化层和髓核Ⅱ型胶原含量均低于青年组(P<0.05);老龄组非钙化层X型胶原含量高于青年组(P=-0.003);而Miyamoto分级老年组和青年组无统计学差异(P=1.130).结论 终板血管芽相对面积、非钙化层/钙化层比值、Ⅱ型胶原和X型胶原表型表达是评估增龄性椎间盘退变的灵敏指标,而Miyamoto分级不是评估增龄性椎间盘变化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2003-2006年用自拟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检索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统计内固定失效的例数。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07—2011-06采用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8例,统计内固定术后2年的内固定失效例数。结果纳入相关文献34篇,总例数3 369例,内固定失效65例。本院268例中内固定失效4例。结论导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计划是预防内固定失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对疼痛和体力状况的影响。方法对6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住院患者应用6 MV X线,采用三种不同的剂量分割照射:常规分割(40 Gy/20次/28 d)、加速分割(30 Gy/10次/14 d)、低分割(20~30 Gy/4~6次/12 d)。评价治疗结束后止痛效果和治疗2周体力状况ECOG改善情况。结果常规分割、加速分割与低分割三种不同的模式照射对止痛的总有效率为90.1%、96.4%8、8.9%。三种模式对ECOG评分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1%8、5.7%8、3.3%;三种模式间比较止痛和ECOG评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分割、加速分割与低分割三种模式对骨转移癌疼痛的止痛和ECOG评分改善相似。如无特殊要求,加速分割照射由于照射疗程短、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