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 分析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形成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998-2008年收治临床少见8例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病因及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的临床经验.结果 采用填塞巨大颅内蛛网膜囊肿腔.利用其强大的吸收作用,使脑组织可逐渐膨胀.术后两周CT复查囊肿明显缩小.8-8月后复查囊肿消失.辅以抗癫痫药物应用未见癫痫再发作,仅一例停药过早癫痫发作一次.继续服药症状得以控制.结论 由于外伤炎症或手术后引起蛛网膜粘连及较晚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病程长、确诊晚等综合因素是形成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主要成因.对病史中有问歇癫痫发作伴头部外伤、颅内炎症或颅脑手术史患者,应尽早做头颅CT检查,以排除IAC或明确IAC存在.避免颅内巨大IAC形成.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与继续其他方法治疗,简便实用、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实为治疗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老年颅内脑膜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91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自制蕈状管对2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进行分流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7例;年龄13~SO岁、有头部外伤史者8例,脑膜炎史者3例.脑部手术史者1例,其余元明显诱因。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发生部位:侧裂池14例,枕大地6例,大脑凸面3例,桥小脑角他2例,大脑纵裂地1例。1.2临床症状非进行性头痛、头昏或伴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13例,抽搐6例,精神运动性癫清样发作4例,偏瘫、复视3例。1.3实验室检查26例均经CT检查,其中8例经MRI证实。MR…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衰竭18例防治体会王守高刘昌楼(泗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泗阳223700)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器官衰竭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衰竭(MSOF)为一严重的综合病征,直接影响颅脑损伤的预后。现将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5年10月收治的18...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1年8月~1998年6月收治65岁以上颅内脑膜瘤28例,现对其临床诊断、治疗等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65~72岁,平均68.6岁。病程20d~12年。肢体乏力12例,精神障碍10例,头痛头昏8例,癫痛7例,中枢性面瘫4例,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4例。其它尚有共济失调,耳呜、听力下降,眼睑下垂,面部麻木等症状。全部病例均行CT扫描,肿瘤平扫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病变多呈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楚。病变周围明显水肿者8例;中线结构向对侧有不同程度的移位。位于大脑凸面的6例、桥小脑角1例及大脑镰、矢状窦旁的较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颅内巨大症状性蛛网膜囊肿形成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998~2002年收治临床少见6例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病因及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的临床经验。结果 采用带蒂颞肌肌瓣填塞巨大颅内蛛网膜囊肿腔可发挥其强大的吸收作用,脑组织可逐渐膨胀,术后两周CT复查囊肿明显缩小,6~8月后复查囊肿消失,辅以抗癫痫药物应用,未见癫痫再发作。结论 由于外伤、炎症或手术后引起蛛网膜周围软脑膜粘连及较晚出现颅高压症状,病程长,确诊晚等综合因素是形成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主要原因。对病史中有间歇癫痫发作伴头部外伤、颅内炎症或颅脑手术史患者,应尽早做头颅CT检查,以排除IAC或明确IAC存存,避免颅内巨大IAC形成。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简便实用,安全可靠.效果满意,为治疗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早期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使用机械通气并常规进行脱水利尿,抗感染和(或)开颅手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36例进行常规治疗,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后才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监测2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与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按格拉斯哥评分治疗组预后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机械通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缺氧症状,科学合理使用呼吸机,开放气道,减少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提高生存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1991年9月—1992年7月对58例适宜病例开颅术后行负压引流,并与同期开颅术后非负压引流之54例作对比,无论在术后发热、切口皮下积液及邻近眼睑水肿等方面,前者均优于后者,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负压引流组(A组) 男31例,女27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