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内胆管结石伴晚期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研究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中,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者的临床特点,探讨预防发生此种情况的方法。方法对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自2006年6月-2008年6月连续收治49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6例合并存在胆管细胞癌,发病率为7.2%,有7例术中方明确诊断为肿瘤腹腔内广泛转移而仅行剖腹探查术,7例CA199阳性中强阳性6例,合并腹水6例。7例均在术后8月内死亡。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恶性程度较高,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CA199强阳性并且合并腹水的患者,应考虑到已发生癌变及已发生肿瘤扩散的可能而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型丙酮酸激酶M2(M2-P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35例取自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胰腺癌的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切片用抗肿瘤型M2-PK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出现黄染都被判为阳性,采用半定量法将染色强度分为未染色、弱阳性和强阳性三个等级,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为0、<30%、30%~60%、>60%和100%五个等级。结果 35例标本中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均为100%,肿瘤细胞呈弱强度染色者7例,强染色者28例。高中低分化标本中强阳性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72.7%、83.3%和83.3%,淋巴结阴性和阳性标本中强阳性例数所占比例均为80.0%,无远处转移和有远处转移标本中强阳性比例均为80.0%,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标本中强阳性比例分别为85.7%、76.5%、83.3%和80.0%,以上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型M2-PK在胰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但其表达强度与临床病理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异位胆囊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异住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内胆囊2例,肝右叶的后下方2例,肝左外叶1例.B超检查有4例(80%)术前提示胆囊异位,而MRCP检查发现3例胆囊管汇合异常,无一例怀疑胆囊异位.全部患者均行胆囊切除术,其中2例为腹腔镜手术,3例为开腹手术.结论 B超为异位胆囊的首选检查方法,而明确有无胆囊管汇合异常则MRCP更有价值,异位胆囊切除手术中应注意胆囊三角的关系,避免损伤胆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47例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手术治疗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5%、42.5%和17.0%,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其中肝内转移灶数目<3个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9.4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7%、53.3%和23.3%;肝内转移灶数目≥3个者平均生存时间为34.6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2.8%、23.5%和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肝脏周围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8.6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8%、23.1%和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1.9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3%、50.0%和23.5%,两组间差异亦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与转移瘤分化程度以及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Her-2受体阳性与否无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好.与转移灶数目≥3者相比,转移灶数目<3个者可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要比无转移者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组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肝细胞肝癌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方法:采用GC-MS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单维和多维统计分析,寻找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和HMDB数据库检索和分析,获得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经PCA、PLS-DA分析得知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代谢轮廓具有显著性差异,经OPLS-Loading plot分析寻找到25个差异性代谢产物,与之相关代谢通路有36条,多属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线粒体转移代谢。25个差异物中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8的差异物有16个,经分析该16个差异物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体代谢、半乳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代谢有关。结论:肝癌组织细胞中存在沃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即糖酵解异常增强,三羧酸循环减弱。线粒体转运功能异常、钴含量的升高,均可能与Warburg effect相关。能量代谢异常是肝癌的发病机制之一,阻断相关代谢通路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并发症以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9例应用多处肝切除治疗累及二叶或二叶以上的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累及二、三、四、五肝叶的病例分别为47、19、2、1例;67例行二处肝切除,2例行三处肝切除.结石手术清除率为73.9%(51/69),残留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最终结石清除率为94.2%(65/6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68.1%(47/69),包括术中大出血17例、术后肝功能不全15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5例、肝创面胆瘘2例、膈下积液1例以及胸腔积液5例.手术死亡率2.9%(2/69),死亡原因为急性肝功能衰竭.结论 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较为肯定.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熟练掌握切肝技术、选择适当肝切除方式以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并发症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肝胆管癌患者的Jl缶床资料.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的发生率为5.0%(18/359),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术前B超、CT、MRCP/ERCP对肝胆管癌变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1 0/oo(4/7)、70%(7/10),45.5%(5/11);手术切除率为61.1%(11/18),根治性切除率27.8%(5/18).术后1、3年生存率:根治性切除组分别为80%(4/5)、40%(2/5),姑息性切除组分别为33.3%(Z/6)、16.7%(1/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内胆管结石长期、反复发作是引起胆管癌的重要原因;肝胆管结石癌变的延误诊断率高、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早期诊断并手术切除依然是肝胆管结石癌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素脂质体抗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淫羊藿素脂质体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70%肝脏I/R损伤模型.将12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淫羊藿素脂质体+I/R损伤(ICT+ I/R)组、空白脂质体+I/R损伤(LIP+I/R)组、单纯I/R损伤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再随机分成2h和6h两个亚组.Sham组仅游离肝门,其余各组均行70%肝脏缺血60 min.血流阻断前10 min,ICT+I/R组、LIP+I/R组分别经门静脉注射淫羊藿素脂质体(1.5 mg/kg)、空白脂质体(与淫羊藿素脂质体等体积),I/R组和Sham组不行任何预处理.经2、6h血流再灌注后,采集各组血液及肝脏组织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TUNEL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并测定凋亡指数(AI).结果 再灌注2h,IGT+I/R组的ALT、MDA、MPO、AI较LIP+I/R组和I/R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1);再灌注6h,与LIP+ I/R组和I/R组相比,ICT+ I/R组的ALT、AST、MDA、AI下降,同时SOD、NO、NOS、eNO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淫羊藿素脂质体能够通过增加SOD含量、减少MDA的生成,促进eNOS表达的升高、增加NO的含量以及抑制MPO的聚集、减少肝细胞凋亡等多途径发挥抗大鼠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1996-2007年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巨大FNH29例,病变平均直径12.5 cm(10~26 cm),向肝外突出者26例,压迫肝外器官者10例,紧靠或压迫第一、第二、第三肝门者19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手术切除,无手术病死,术中平均出血量747 ml(100~4000 ml),27例施行第一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26 min(13~78 min).19例累及肝门者.术中平均出血量1011 ml,平均肝门阻断时间30 min,7例肝创面未对拢缝合;发生术中大出血(出血量>1000 ml)7例,术后肝创面胆瘘1例.随访27例,平均时间46个月(4~132个月),未发现病变复发.存活时间最长1例已达11年.结论 肝切除是治疗巨大FNH安全、可行的方法.对于累及肝门者,只要辨清病变与肝内管道的关系、紧贴病变进行切除,并注意肝创面处理,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肝未分化肉瘤的诊断与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未分化肉瘤的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4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未分化肉瘤的影像特点及诊治经验。结果多发性小囊状突变区或多房性囊性肿块为肝未分化肉瘤影像学较特征性表现。结论肝未分化肉瘤术前常不能明确诊断,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