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红细胞流变参数自动测 试分析仪的设计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实施和临床适用性,讨论了本仪器给出的七 个红细胞流变参数的临床意义,并就糖尿病和肺结核等两种典型疾病进行了临床 验证.该仪器能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诊断、治疗跟踪及预后,是一 种新型的血液及细胞流变血仪器.  相似文献   
2.
卢庆  刘延海 《华夏医学》2009,22(6):1005-100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剖宫产术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应用镇痛泵160例为观察组,100例不使用镇痛泵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效果确切,有利于产妇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等剂量的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对血压、心率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方法160例择期手术全麻病人,分8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08 mg/kg、异丙酚1.5 mg/kg、瑞芬太尼(RF)或芬太尼(F)、阿曲库铵.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剂量分别是Ⅰ组1 μg/kg、Ⅱ组2μg/kg、Ⅲ组31 μg/kg、Ⅳ组4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窥喉前(T1)、导管插入即刻(T2)及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的血压(SBP、DBP)和心率(HR)变化,观察有无胸腹肌肉僵硬等不良反应.结果①与基础值相比,麻醉诱导后各组HR、SBP、DBP均明显下降(P<0.01);从导管插入即刻起,血压、心率开始回升,除RFⅢ组、RFⅣ组的SBP在气管插管后1、3 min仍较低(P<0.05),以及FⅠ组的SBP在气管插管后1 min较高(P<0.05)外,其余均恢复麻醉前水平(P>0.05).②相同剂量的RF、F组间比较:RF对SBP、DBP的抑制强于F(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瑞芬太尼比芬太尼能更有效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 92例择期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n=40)、Ⅱ组(n=40)、Ⅲ组(n=12),全麻诱导用咪唑安定0.08 mg/kg、异丙酚1.5 mg/kg、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瑞芬太尼剂量是:Ⅰ组1 μg/kg、Ⅱ组2 μg/kg、Ⅲ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置入喉镜前(T1)、导管插入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10 min(T6)的血压(SBP、DBP、MAP)和心率(HR)变化.结果 (1)与麻醉前相比,T1时Ⅰ组和Ⅱ组的HR、SBP、DBP、MAP均明显下降(P<0.01),Ⅲ组的HR和SBP较低(P<0.05);T2时除Ⅱ组的SBP较低外(P<0.05),Ⅰ组和Ⅱ组的血压、心率恢复至T0时水平(P>0.05);Ⅲ组的血压、心率增高(P<0.01或P<0.05),需瑞芬太尼加深麻醉.(2)Ⅰ、Ⅱ组与Ⅲ组相比,诱导后的SBP和从T2到T3,SBP、DBP、MAP、HR的变化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3)Ⅰ、Ⅱ组间比较,在各时点, SBP、DBP、MAP、HR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1~2 μg/kg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对血压、心率影响较小,能较好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某些特殊的意识状态如去大脑皮层综合征、无动性缄默、闭锁综合征等,临床上并非少见,其临床表现有时颇具特征性,对诊断很有帮助,但因其名称繁多、描述不一,易造成概念上的混乱和诊断上的错误。去皮层综合征是大脑皮层广泛性损害所引起的皮层机能丧失而皮层下机能尚保存的一种特殊意识状态。又称失外套综合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