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作业治疗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手眼协调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30例,进行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及FMFM(手眼协调E项)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患儿FMQ评分、FMFM(E区)评分随治疗时间推移呈逐渐增加趋势,第二次评估与第一次评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次评估和第二次评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作业治疗手眼协调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精细运动及手技巧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SHCP)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HCP患儿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鼓圈音乐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改良的 Ashworth 肌张力评定量表(MAS)、腕关节背伸角度(ARO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从上肢、关节活动度、精细运动能力、健手与患手的功能能力4个方面评价上肢功能及日常社会参与的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AROM活动度、FMFM及UE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鼓圈音乐治疗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及社会参与度都有提高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作业治疗对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教育应用适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普通学前教育(幼儿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作业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采用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婴儿-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M)从上肢精细运动能力值、独立生活、运动能力、作业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7个方面评价脑瘫儿童的学龄前期教育适应程度,同时评价作业治疗对提高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接受普通教育适应行为的可行性。结果:两组治疗后3、6个月FMFM总分及各分区评分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6个月S-M总分、独立生活、作业操作能力、参加集体活动、自我管理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运动能力、交往能力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期脑瘫儿童早期接受普通教育有利于改善其适应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作业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双手精细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腕踝针针刺治疗,应用腕关节背伸关节活动度(AROM)、精细运动商(FMQ)和上肢肌张力(MA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时对照组和观察组AROM、FMQ和MAS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腕踝针联合作业治疗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掌屈及双手精细运动功能,对上肢精细运动发育有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埋线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健脾益肾通督按摩、体感音乐疗法、头针疗法,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周,共治疗3个疗程;埋线组在此基础上选取肩髃、肩髎、天宗、天枢、华佗夹脊(颈4、腰1、腰4)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次选6~8个腧穴,每周1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患儿坐位能力(LSS)分级、侧弯反射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A、B能区评分,判断患儿坐位能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LSS分级、侧弯反射及GMFM A、B能区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 01),且埋线组均优于对照组(P<0. 01)。埋线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 9%(30/33),优于对照组68. 5%(24/35,P<0. 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穴位埋线疗法,能有效抑制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原始反射,显著提高坐位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