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损伤副肝管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1993-2003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000余例,损伤副肝管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较三种不同方式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由同一术者实施的120例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胆道探查(A组)1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B组)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C组)20例,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C组比较,A组及B组所需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除腹腔引流时间较短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结果无明显区别.结论 三种不同方式的微创手术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对适宜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疗效则优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83岁.因无痛性进行性黄疸3周于2012年3月14日入院.体格检查:皮肤及巩膜黄染,有散在抓痕,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脊柱严重后凸畸形,Cobb法测量其角度为60°.桶状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上区触压不适,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CEA11.1 μg/L,CA19-9 162.7 U/ml,TP 68.5 g/L,Alb 34.0 g/L,Ibil 122.8 μmol/L,Tbil 162.5μmol/L,GGT 470.8 U/L,ALT109.2 U/L,Hb 105.0 g/L.上腹部增强CT及MRCP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考虑壶腹部或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十二指肠镜检查示十二指肠乳头部3 cm×3 cm菜花样占位性病变,合并溃疡,活组织病理检查提示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胸部X线片检查:脊柱后凸畸形,右侧多发性陈旧性骨折,主动脉硬化.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脏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钙化伴轻度反流.肺功能检查提示轻度通气功能障碍.入院诊断: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梗阻性黄疸、脊柱后凸畸形.给予保肝、改善心、肺功能及营养状态等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和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例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B超和CT检查,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施行脾切除术或联合器官切除术.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选择化疗方案.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至2013年6月.结果 脾脏占位性病变多无特异性症状,其中以左季肋区不适、胀痛为首发症状的4例,其余10例患者均无症状.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14,其中并存疾病为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前诊断符合率为2/5.术前B超检查14例,明确诊断9例.CT检查9例,明确诊断7例.14例患者中,右侧卵巢癌、双侧卵巢癌与乙状结肠癌患者均与术后孤立性脾转移相关;其他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不相关.合并左半结肠癌及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合并肾癌的脾硬化性血管瘤样转化患者和合并高血压及胆囊结石的脾淋巴管瘤患者的并存疾病和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同期发现.其余11例患者的并存疾病与脾脏占位性病变为先后发现.14例患者中行单纯脾切除10例,行脾切除联合其他脏器切除4例.5例经病理检查明确的脾脏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后根据并存疾病选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全身凶险性感染发生.14例患者中,2例脾肉瘤患者分别于术后半年和1年出现全身转移;合并右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3年出现横结肠转移;合并双侧卵巢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随访2年出现腹腔广泛转移;合并乙状结肠癌的孤立性脾转移患者,术后4年死于腹腔肿瘤复发;合并左半结肠癌、2型糖尿病的脾脉管瘤患者因左半结肠癌分期早,随访6年仍生存.其余9例并存疾病为良性疾病的患者随访时间内均生存.结论 伴有并存疾病的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依靠术前影像学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在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证后采取外科治疗安全可靠,预后由并存疾病的进展和脾脏占位性病变的肿瘤性质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侧副肝管损伤的诊断、预防和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右侧副肝管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 8例右侧副肝管损伤病例中,5例为术中发现.3例为术后发现,处理方法 :5例副肝管直径小于3.0mm者予以结扎;1例副肝管直径为5.0mm者予以重建并支撑引流半年以上;1例副肝管直径为3.0mm,但近端与邻近肝叶胆管有交通胆管存在,亦予以结扎.结扎及重建的7例患者经6个月至5年随访,预后良好.另1例术中未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的副肝管直径为3.5咖的患者术后发生了严重的胆漏和感染等并发症,历经3次引流手术,半年后治愈.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警惕副肝管的存在,避免损伤,若发生副肝管损伤,应中转开腹,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转化生长因子β在组织修复及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大量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是启动和终止组织修复的重要细胞因子,若TGF—β不断产生将会导致组织纤维化。TGF—β可能在损伤、炎症(修复)及纤维化之间起了桥梁作用。本综述旨在探讨TGF—β在组织修复及纤维化中的作用。 1 TGF—β的一般生物学特性 TGF—β最初是从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细胞因子,因其能促进成纤维细胞转化生长而得名。通  相似文献   
7.
四种胰肠吻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壶腹部癌与胰头癌(即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手术,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愈后差是其临床特点。特别是胰瘘是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胰肠吻合的质量是关系到是否发生胰瘘的最重要的因素.因而对胰肠吻合方法的探讨已成为胰腺外科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总结了我院最近4年3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肠吻合方法及并发症情况。以期能为提高此手术的安全性和满意疗效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PLC)转为多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原因。方法施行TUSPLC治疗胆囊息肉18例、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56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19例。结果拟行TUSPLC93例,其中顺利完成78例,转为多孔法LC15例。中转原因依次为胆囊急性炎症致视野不清6例,术中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3例,胆囊三角粘连致密2例,疑有胆管系统解剖变异1例,肝左叶肥大遮挡胆囊三角区1例,可疑胆囊癌1例,严重肥胖1例。结论 TUSPLC是安全可行的,但操作难度较多孔法LC大,需严格选择适应证。遇操作困难应及时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症(clinically significant portal hypertension,CSPH)对伴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的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伴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是否出现CSPH分为门静脉高压组(35例)和非门静脉高压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并用Cox回归模型探索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门静脉高压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是51%、26%;非门静脉高压组的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是68%、38%(P=0.349)。两组的1、3年肿瘤复发率分别是86%、95%和56%、64%(P=0.00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CSPH(HR=2.13,P=0.009)、HBeAg阳性(HR=1.89,P=0.024)是影响HC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高压症不应列为伴PVTT的HCC患者的绝对手术禁忌证。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5例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胆管直径≥0.4 cm且<0.6 cm,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微切开(EST)和(或)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 (内镜组A组);93例胆总管直径≥0.6 cm且≤0.8 cm,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腹腔镜组B组),其中行LC+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B1组)16例,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术(B2组)73例,LC+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B3组)4例。结果 104例手术成功,1例EST取石失败,中转开腹手术。内镜组手术时间(94.17±9.96)min,术后住院时间(8.92±2.02)d,住院费用(31 454.92±2 158.76)元,1例发生一过性胰腺炎,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于术后1年复查胆管结石复发。腹腔镜组手术时间(77.11±15.30)min,术后住院时间(6.01±1.01)d,住院费用(19 812.33±1 875.36)元,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及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组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胆总管切开取石+胆管一期缝合组术后6例发生胆漏,2例术后出现黄疸一过性加重,均予以保守治疗好转;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四种不同方式的微创手术都有各自的适应证,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继发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可行的,腹腔镜下胆管行一期缝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