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IP)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评价指标包括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等.这些用于评价脑血流灌注的半定量指标对于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I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半睛带和梗死灶的判定,以及与其他手段结合预测出血性转化和选择溶栓候选病例.此外,CIP还用于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cIP)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评价指标包括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达峰时间和平均通过时间等.这些用于评价脑血流灌注的半定量指标对于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I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半睛带和梗死灶的判定,以及与其他手段结合预测出血性转化和选择溶栓候选病例.此外,CIP还用于慢性脑缺血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价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影像学分期烟雾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3年收治的39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与治疗方法;术后采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CT perfusion,CTP)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疗效,平均随访(21.3±3.1)个月(7~44个月)。结果Ⅰ~Ⅴ型患者34例,其中6例接受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28例接受综合手术治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4例首次手术半年后行对侧综合手术治疗;Ⅵ型患者5例,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Ⅰ~Ⅱ期患者一般选择随访观察及保守治疗;Ⅲ期以上患者接受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治疗,Ⅴ期及Ⅵ期患者采用个体化设计皮瓣、骨窗、硬膜翻转贴敷,以最大限度保留术前已自发形成的颅内外血管吻合。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脑血流灌注较术前改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术前增加,达峰时间(TTP)较术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变化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结论根据烟雾病患者不同的临床分型、影像学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破裂动脉瘤采用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后远期脑积水的发生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3年12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破裂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开颅夹闭55例,介入栓塞51例,统计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和Hunt-Hess分级对破裂动脉瘤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结果:开颅夹闭组发生9例远期脑积水,4例为分流依赖脑积水;介入栓塞组发生8例远期脑积水,4例为分流依赖脑积水。慢性脑积水发生率的高低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Hunt-Hess分级基本平行,其中Ⅲ级与Ⅳ级相比,Ⅳ级动脉瘤远期脑积水发病率明显升高,Ⅳ级与Ⅴ级相比远期脑积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两种治疗方法对破裂脑动脉瘤远期脑积水发生率无影响,高Hunt-Hess级别的患者发生远期脑积水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SDHC)的发生率,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10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比较未发生SDHC(No-SDHC组)、发生SDHC(SDHC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DH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以女性为主(68例,63.0%),平均年龄为(59.6±8.9)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3.0个月,随访期间SDHC发生率为30.6%(33例)。SDHC组Hunt-Hess分级4~5级、Fisher分级3~4级、急性脑积水及开颅夹闭手术比例均高于No-SDHC组(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Hunt-Hess分级4~5级、Fisher分级3~4级、大脑中动脉瘤、合并急性脑积水、开颅夹闭手术治疗及无脑脊液引流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发生SDHC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Fisher分级3~4级(OR=6.406, 95%CI 1.800~22.799,P=0.004)及无脑脊液引流(OR=14.267, 95%CI 1.196~170.268,P=0.036)是SDHC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高级别Fisher分级(3~4级)及行无脑脊液引流的患者易发生SDHC,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后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本中心收治的57例经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动态头颅CT影像学评估,使用影像学软件对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量进行测量。计算硬膜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其演变情况进行随访,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硬膜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2/57)、12.3%(7/57)。随访期内[平均(61.1±30.3)个月],7例硬膜下积液自行吸收,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前者积液量平均值显著少于后者[(26.4±14.6)mL vs(80.0±52.3)mL,P=0.002)]。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高龄(60岁)、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瘤、多发动脉瘤)、脑萎缩程度及腰大池引流史是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龄(60岁)、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瘤、多发动脉瘤)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男性、高龄为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60岁)、男性、大脑中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与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硬膜下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