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赵某,男,57岁。主诉右腹疼痛一天,伴恶心、呕吐,约二十小时入院,既往有多年饮酒史。查体:T36.8℃,血压14/9.5Kpa,神志清楚,营养中等,无肝掌及蜘蛛痣,巩膜、皮肤无黄染。腹胀,脐周及右侧腹部压痛,肌紧张中等,肝、脾不大,腹水征阳性。腹空为新鲜不凝固血液。B超检查:肝右叶约10.7×9.0cm的回声光团,不规则,内部有1.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窦性P波突变或多变的原因,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从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心电生理科做常规心电图的患者,将出现窦性P波突变或多变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归类,选择120例患者纳入研究,把出现同一种窦性P波突变或多变的心电图列为一组,分析其心电图特点及形成原因。结果窦房结内游走节律患者共86例,窦房结内两个起搏点间歇性发放激动共4例,间歇性不完全性左心房、右心房内阻滞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6例,左心房肥大合并间歇性不完全性右心房内阻滞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5例,右心房肥大合并间歇性不完全性右心房内阻滞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5例,慢频率依赖性不完全性左心房内阻滞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2例,药物引发的一过性右心房内反向文氏现象引发P波形态多变,间歇性不完全性右心房或/和左心房内阻滞、房性早搏诱发右心房内韦金斯基现象引发两种P波形态共2例,另外还有成对房性早搏引发钟氏现象、房性早搏后引发钟氏现象和短阵性房性心动过速后引发钟氏现象。结论窦性P波形态突变或多变的患者典型心电图特征主要归纳为10类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电图联合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评分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分层及预后预测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APE者122例为APE组,同期在体检中心匹配1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电图特征,分析不同病情患者的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APE患者接受常规治疗30 d,对比不同预后患者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分析心电图联合PESI评分对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APE组SQT、V1导联T波倒置、V2导联T波倒置、V1、V2导联ST段抬高<0.1 mV、心房颤动、顺钟转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患者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高于中度与轻度患者,中度患者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高于轻度患者(P<0.05)。经Pearson分析,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心电图评分、PESI评分联...  相似文献   
4.
李中健  刘儒 《家庭保健》2013,(10):11-11
心脏病专家胡大一有个故事: 陕北的一位病人常某,20世纪60年代在一所中学任校长。医生发现他有早搏,确诊为心肌炎——当时他还年轻,诊断冠心病还不够格。从此他辞去校长职务,开始到处看病,越看越重。1967年-1987年,完全卧床长达20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 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阐明Rab7a相关基因在TNBC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ZR-75-30、MCF-7、T-47D、MDA-MB-231和HCC-1937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ZR-75-30、MCF-7、T-47D、MDA-MB-231和HCC-1937细胞中Rab7a蛋白表达水平。慢病毒敲除TNBC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Rab7a基因敲除组,根据敲除的4种不同Rab7a序列分为KD1组、KD2组、KD3组和KD4组。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效率,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Rab7a基因敲除效率最高组(KD2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基因,一体化通路分析(IPA)软件分析Rab7a基因与其他基因的相互作用。结果:在TNBCMDA-MB-231细胞中可见Rab7a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D2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Rab7a基因敲除效率最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D2组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有634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数均增多(P<0.01);差异基因分析,Rab7a基因敲除与癌症、细胞存活、细胞周期和细胞生长及转移等有密切联系;Rab7a的IPA网络图中eIF4F、IRS1和RPS6KB1表达下调,PRKAA1、IKBKE、VEGFA和转录因子ATF2表达上调。结论:Rab7a基因在TNBCMDA-MB-231细胞中以基因网络的形式发挥作用;Rab7a基因与多基因相互作用,参与癌细胞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AE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确诊的冠心病患者AECG检测结果。结果①AECG中ST段压低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时ST段压低持续时间在06:00~12:00时段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多呈快频率依赖性,与慢频率依赖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演变规律,为临床心肌缺血诊断及预后观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3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及外周血micro RNA-126 表达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46%,高于对照组89.23%(P<0.05)。治疗前,2 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TNF-α、hs-CRP 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hs-CR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血清micro RNA-126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micro RNA-126 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血清micro RNA-126 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能促进外周血micro RNA-126 表达,抑制炎症因子生成,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acute 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ACVA)是老年多发病,常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增加临床抢救难度,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为更好了解ACVA对心脏的影响,现将我院7年来281例老年ACVA患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分析煤运铁路电焊工的心电图异常情况.方法 选择2009-2010年在我院体检的某段煤运铁路男性电焊工210名为观察组,以该煤运铁路年龄及工龄相匹配的男性健康体检工人210名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脱离作业环境24 h后在安静状态下采用日本光电生产的6511型心电图机,平卧位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观察组心电图总的异常率(24.29%,51/210)高于对照组(1.43%,3/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62,P=0.000).观察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低电压、左室高电压、ST-T改变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工龄组,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组内比较,5~、10~、15~年工龄心电图异常率低于<5和20~33年工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煤运铁路电焊工心电图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可能是受其工作环境的影响,应加强必要的个体防噪、防尘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波离散度(Pd)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于右心室心尖部植入起搏器,研究组于右心室间隔部植入起搏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Pd、心脏血流动力学水平、持续性心房颤动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术后12个月心功能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Pd以及最大P波时限(Pmax)水平分别为(36.49±6.39)ms、(108.14±8.27)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8±9.74)ms、(126.55±12.71)ms(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及E峰与A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水平分别为(2.72±0.30)、(79.15±11.33)ml、(1.68±0.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8±0.24)、(69.04±12.48)ml、(1.21±0.40)(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4.27±6.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2±9.63)%,而左室内径缩短分数、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6.39±7.82)%、(451.27±24.73)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8±3.74)%、(422.94±26.49)m(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持续性心房颤动与3~4级房性心律失常人数占比分别为11.90%(5/42)、9.52%(4/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5%(13/42)、78.57%(33/42)(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老年房室传导阻滞患者Pd及心脏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