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为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2000年至2005年我院以环磷酰胺、吡柔吡星、长春新碱和强的松组成CTOP方案治疗NHL患者60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辐射对脐血T淋巴细胞的刺激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剂量或中等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机体是有害的,低剂量辐射(LDR)系指〈0.2Gy的低传能线密度(LET)或〈0.05Gy的高LET辐射,而剂量率〉0.05Gy/min。低剂量辐射效应早先一般是根据高剂量的损伤效应外推,20世纪60年代即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随后就开始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认为低剂量电离辐射和其他许多因素一样,在其天然条件或略高的本底水平下将有助于生命过程,这称之为兴奋效应(Hormesis)或刺激效应;并认为适宜的低水平辐射对人体存在有益的作用,这些作用可以表现为促进生长发育、延年益寿、提高繁殖能力和增强免疫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易被误诊的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 ,临床及组织学表现特殊。现将我院 1990~ 2 0 0 1年收治的 1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10例 ,其中 3例门诊病理确诊者均为女中学生。年龄 15~ 37岁 ,平均 2 1岁。1.2 临床表现  15例均以发热起病 ,8例起病前 1~ 4周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史 ,7例无明显诱因 ,体温波动在 37.6℃~ 4 0℃ ,其中弛张热 8例 ,不规则热 7例 ,8例发热持续 1个月左右。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直径 1~ 3cm ,质中 ,边界清 ,可移动 ,无痛或轻触痛 ,累及两侧 3例 ,合并颔下 2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治疗高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例经病理证实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高龄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及其后的毒副反应和疗效。结果 6例高龄患者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1年总生存率83.33%。毒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是骨髓抑制和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是治疗高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有效方案,完全缓解率高且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miR 106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21例胃癌患者及10例健康人血清中miR-106a表达的水平。结果 实时定量RT-PCR方法能够检测到血清样本中微量miRNA的表达。21例胃癌患者miR-106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34(0.17~0.69),10例健康人为0.63(0.27~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21例胃癌患者中,血清miR-106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胃癌(P=0.01);血清miR-106a表达水平亦与血清CA724相关(P=0.03),而与分期、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 采用实时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R-106a的表达敏感可靠。血清miR-106a作为新的生物学指标对于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75岁。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伴低热 1 0d ,黑便 2d ,于 1 998年 1 1月 1 1日入院。体检 :皮肤未见出血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重度贫血貌 ,巩膜不黄 ,胸骨压痛明显 ,心率 92次 /min ,律齐 ,无病理性杂音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 ,肝脾肋下未触及。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61 g/L ,白细胞49 .9× 1 0 9/L ,N 0 .1 6,L 0 .2 2 ,幼稚细胞 0 .62 ,血小板 65× 1 0 9/L。B超示肝脾腹腔淋巴结未见异常 ,胸部CT未见异常。骨髓象 :增生明显活跃 ,原淋0 .3 2 ,幼淋 0 .5 9,POX(-) 1 0 0 % ,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I)与三氧化二砷(As2O3)并用治疗7例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7例采用ATRI 30mg--60mg/d,0.1%As2O3 10mg溶于15%葡萄糖500ml持续滴注3—4小时,30天为1疗程。结果:7例中6例于34天左右CR,未出现明显高白细胞综合症及维甲酸综台症,肝肾损害轻,无病生存期长,结论:ATRI与As2O3并用治疗初治APL疗效好,副反应少,无病生存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ITP疗效。方法采用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ITP23例。结果23例中显效73.9%(17/23)、良效8.7%(2/23)、进步8.7%(2/23)、无效8.7%(2/23),总有效率91.3%。结论大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ITP更为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选取的15例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周期,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肠道DLBCL疗效较好,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5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TNP方案化疗,1例采用CTNP方案化疗,每21天为1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的毒副作用及疗效。结果 5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有4例达完全缓解,1例达部分缓解;另1例单纯化疗患者死于疾病进展。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回盲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对于高龄患者利妥昔单抗无需减量,但需注意调整化疗剂量,并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