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我院2003-01~2006-06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17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3例,女73例,年龄31~85岁.>75岁38例,其中女性26例.就诊时间最早为发病0.5 h,最迟为发病后1周.发病24 h内就诊者124例,超过24 h者52例.  相似文献   
2.
探讨双极电极单极模式和双极模式急性期起搏和感知功能是否存在差别。方法:我院2004-06/2005-07收治住院患者30例,因病窦综合征或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起搏器植入时电极固定后分别测定单、双极起搏阈值,起搏阻抗及心房P波,心室R波振幅。结果:心房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低于双极起搏阈值。心房单极感知P波振幅和双极感知P波振幅无差异。心室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和双极起搏阈值差异无显著性,单极感知R波振幅和双极感知R波振幅亦无差异。结论:双极电极单极起搏阈值略低于双极起搏阈值,而单极感知和双极感知P波或R波振幅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我院用静脉留置针持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在前臂和手外伤手术及术后镇痛中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方法如下 :患者仰卧 ,上臂外展 90°,前臂亦呈 90°屈曲 ,于腋窝部清晰触知腋动脉搏动 ,以左手固定 ,右手持静脉留置针沿腋动脉刺入 ,可感到穿过筋膜的感觉 ,稍退针芯将留置针推进 (桡侧损伤沿腋动脉上方 ,尺损伤沿腋动脉下方 ) ,回吸无血 ,护腹膜妥善固定 ,注入 1 5 %利多卡因 15mL含芬太尼 0 0 3mg ,以后根据需要追加 1 5 %利多卡因。本法镇痛效果好 ,留置针减少了血管神经穿刺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静脉留置针持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陈超$山东省青…  相似文献   
4.
刘万莲  郭文  陈超 《疑难病杂志》2012,11(6):411-413
目的研究冠心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6个月发生的心血管事件。方法将2008年9月—2010年9月行PCI治疗的患者206例,随机分成4组,糖尿病组(A组)70例、空腹血糖受损组(B组)36例、糖耐量减低组(C组)35例、非糖调节受损组或正常血糖组(D组)65例。对4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对近期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A、B、C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均多于D组(P<0.05);心功能方面,6个月时心脏超声测EF值,结果示:A、B、C、D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对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初步筛选,A、B、C组运动试验结果阳性发生率与D组比较有差异(P<0.05),而A、B、C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4组患者中对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A、B、C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于D组(P<0.05);A、B、C组新出现其他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D组(P<0.05)。A、B、C组HbA_(1c)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血管损害,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尽早干预血糖对PCI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GRACE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6例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进行GRACE危险评分,以评分结果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中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GRACE危险评分的分值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越多且病变的程度越重。结论GRACE危险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估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介入性心导管治疗技术。急诊PTCA是指对AMI发病6h以内的患者行PTCA治疗。我院自1996~1998上半年对5例AMI患者给予急诊PTCA治疗。5例均为男性,年龄48~60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3例为下壁梗死,1例为前壁梗死,1例为下壁、正后壁及右室梗死,经急诊PTCA后造影再通率为100%,症状消失,心功能改善,无急性闭塞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3周出院。1 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突发心前区持续性剧烈疼痛1h急症入院。体检血压14/12kPa,超力体型,急性病容,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1岁,因左尺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1.2年。入室测Bp:126/93 mm Hg,P:125次/分,SpO2:98%,右前臂开放静脉,滴入林格氏液350 m l。常规左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刺到骨质,诉左前臂麻胀感,回吸无血,注入1.5%利多卡因15 m l,含肾上腺素0.08 mg,注射过程中诉左手麻胀感。15分钟测左上肢失去自主功能,阻滞平面竟包括左乳房,而桡侧中段切口轻微不适,未辅助用药。术中测Bp:120/91 mm Hg,P:118次/分,SpO2:99%,麻醉平稳,手术顺利。讨论臂丛神经的分支依据其发出的局部位置分为锁骨上部分支和锁骨下部分支,而锁骨上部分支胸长神经分布前锯…  相似文献   
8.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CI)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局部出血和血管并发症少、无需卧床、不会伤及手腕神经、不影响手腕的功能、不影响抗凝药物的持续使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006年8月-2011年1月,我们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施行了直接PCI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安全性和对用药前后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变化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联合治疗组,A组)36例,和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常规治疗组,B组)36例。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的控制情况,心电图变化以及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6d后,心电图改善及血小板活化状态(CD63CD62p)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出血和不良事件。结论: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钠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进一步改善ACS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1岁,因左尺桡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1.2年。入室测Bp:126/93mmHg,P:125次/分,SpO2:98%,右前臂开放静脉,滴入林格氏液350ml。常规左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刺到骨质,诉左前臂麻胀感,回吸无血,注入1.5%利多卡因15ml,含肾上腺素0.08mg,注射过程中诉左手麻胀感。15分钟测左上肢失去自主功能,阻滞平面竟包括左乳房,而桡侧中段切口轻微不适,未辅助用药。术中测Bp:120/91mmHg,P:118次/分,SpO2:99%,麻醉平稳,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