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髂骨截骨延长术及其防止植骨块回缩的方法。方法 介绍我院1982-1996年间进行26例髂骨截骨延长术,其中18例按预定宽度撑开截骨线后,在截骨端间隙基底先填充少量骨水泥,骨水泥干固后再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4年3个月,使用骨水泥的18例延长效果满意。7例术后回缩1-1.5cm,1例植骨块移位。平均延长3.5cm。结论 髂骨截骨延长术适应症如选择得当,截骨端间先填骨水泥再植骨能有效防止植骨块回缩,简单牢固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髂骨截骨延长术及其防止植骨块回缩的方法。方法  2 6例患者行髂骨截骨延长术 ,其中 18例按预定宽度撑开截骨线后 ,在截骨端间隙基底先填充少量骨水泥 ,骨水泥干固后再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 4 .3年 ,使用骨水泥填充的 18例下肢延长效果满意。未使用骨水泥的 8例 ,7例术后回缩1~ 1.5cm ,1例植骨块移位。平均延长 3.5cm。结论 髂骨截骨延长术适应证如果选择得当 ,截骨端间先填充骨水泥再植骨 ,能有效防止植骨块回缩 ,简单牢固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经验.方法 对2000年5月~2008年1月间216例多发性创伤急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按Kirkpatrick创伤指数标准评定,平均分22分.按急诊抢救流程,常规化多学科专家合作,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生命监测,针对性进行各项检查,胸穿、腹穿等,抢救、诊断与治疗同时进行.诊断明确后立即急诊手术.结果 静脉快速扩容216例,气道处理69例,辅助呼吸52例,胸腔闭式引流21例,颅脑手术39例,剖腹探查38例;剖胸检查25例;死于严重颅脑损伤9例,严重挤压伤7例,创伤性休克8例,失血性休克6例,脾破裂2例,骨盘骨折2例.结论 多发性创伤病情复杂,救治难度大,而急诊救治直接影响伤情及预后,完善创伤急救体系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关键.  相似文献   
4.
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介绍本院1980~1996年治疗的滑膜软骨瘤病17例18个关节。分别对滑膜软骨瘤病的好发年龄、部位、临床表现、X线表现、手术治疗方法、膝关节镜应用进行描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症状缓解。随访5~15年无复发、恶变。结论: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特征结合合病理能确定诊断,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关节镜是较好诊治工具。  相似文献   
5.
交感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椎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 1995~ 2 0 0 2年 1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症状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 ,采用前、后路颈椎手术 ,部分使用内固定物。结果  18例均有颈椎不稳 ,14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自体骼骨植骨融合 ,结合前路钢板固定 8例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不稳节段门轴、小关节植骨融合 4例 ,配合侧块钢板固定 3例。术后随访 8-70个月 ,平均 3 0个月 ,均获得融合 ,治疗有效率 88.9%。结论 颈椎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以稳定和减压为目的前后路颈椎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肱骨骨折不愈合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骨折不愈合的诊治原则。方法 总结我院 1 986~ 1 998年经治的 37例肱骨不愈合患者的过程。不愈合发生部位 :肱骨上段 5例 ,中段 1 3例 ,下段 1 9例。骨折类型 ;横断 1 7例 ,斜形 2例 ,粉碎性 1 8例。开放性损伤 2 3例 ,闭合性损伤 2 4例。初始治疗方法 :保守治疗 1 1例 ,手术治疗 2 6例。确诊后 32例加压钢板固定 ,1例螺钉固定 ,3例髓内针固定 ,保守治疗 1例 ,全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 7个月 ,2年内未见愈合 2例 ,34例平均愈合时间 5个月。结论 肱骨骨折手术治疗要掌握指征。不愈合诊断以伤后半年骨折端间有明确反常活动及X线摄片无连续骨小梁通过为标准 ,不愈合治疗固定要牢固 ,要有足量自体松质骨植骨  相似文献   
7.
冯贵新  吴春辉 《河北医药》2000,22(7):515-516
目的 探讨肱骨骨折不愈合的诊治原则。方法 总结我院1986~1998年经治的37例肱骨不愈合患者的过程。不愈合发生部位,肱骨上段5例,中段13例,下段19例。骨折类型;横断17例,斜形2例,粉碎性18例。开放性损伤23例,闭合性损伤24例。初始治疗方法,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26例,确诊后32例加压钢板固定,1例螺钉固定,3例髓内针固定,保守治疗1例,全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7个月,2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时常用肌腱移位手术方法优缺点。方法 通过32例拇短展肌功能重建术患者术后随访,按动力源、损伤例数、有无肌腱移植进行比较。应用动力源:环指浅屈肌10例,凡桡侧伸腕肌11例,掌长肌5例,小指展肌2例,屈拇短肌3例,尺侧屈腕肌1例。转移腱方向与拇短屈肌走向一致。术后石膏固定3周。按手功能一标准测量第一、二掌骨间夹角评定功能。随访时间:最长8年,最短半年。结果 应用较多环指浅屈肌、掌长肌及伸缩肌优良率87.5%,小指展肌、屈母短肌应用例数少但效果好,值得推广。结论 低位正中神经损伤所致拇短展肌功能障碍行肌腱移位成功关键在于选择合适力源,转位腱方向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变化.方法:对2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流率同步检查.结果:逼尿肌最大压力(Pdet)为(58.2±33.8)cmH2O(0~135cmH2O),BC值为(25.6±3.4)ml/cmH2O,逼尿肌不稳定(DI)占17.3%(72例),逼尿肌无力占12%(53例).本组BC值<30者132例,即低顺应性膀胱132例;BC值>40者95例,即高顺应性膀胱95例.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P<0.05).结论:(1)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明确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指导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预测预后和判断疗效;(2)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