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某男,6岁。1986年9月19日初诊,门诊号:0303。患儿发热五天,两小腿肿胀疼痛,精神萎靡,纳呆便秘,舌红脉数。曾在某医院诊为“过敏性紫癜”,口服扑尔敏、维生素C等未效。刻下两小腿有散在暗红色丘疹,如高粱米大,高出皮肤;两踝部肿胀,左踝前侧红色丘疹联成片状,约1.5×3厘米大小,右  相似文献   
3.
由南京中医学院主编,上海等九所中医学院协同编写的1979年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针灸学》,是在1964年全国中医教材会议审定版的基础上进行改写的。这次编写对针灸学中许多内容,都能突出地进行介绍,有的名词概念还作了定义式的叙述,这是编写工作的成功之处。然而笔者对某些概念的叙述有着不同的看法,特提出商榷意见,供读者、编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定穴、取穴准确与否,是关系到针灸施术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正确的掌握定穴、取穴法对针灸临床意义重大。现我国穴位研究委员会与日本经穴委员会一致同意,确定经穴部位的依据文献,以《素问》、《灵枢》、《甲乙经》为主。因此掌握《内经》的定穴,取穴法就显得很为重要。现将笔者的学习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普济方》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内容丰富的大型方书。原书168卷,清《四库全书》改编成426卷。《四库全书提要》称:“明周王朱(木肃)撰。(木肃),太祖第五子,初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十四年就藩开封……洪宪元年薨,谥曰定。……是书取古今方剂汇辑成编,乃(木肃)所自订,而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同考定之。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优势明显,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现代医学"病"和中医"证"相结合,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探究药物的临床功效及作用机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笔者拟对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综述,以期推动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拙文《中枢穴考证之我见》披露(《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第4期)后,曾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近又读到胡明灿同志的大作:《“中枢穴考证”小议——兼与冯禾昌同志商榷》(《江西中医药》1985年第1期),对拙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很有收益。中枢穴考证原由彭静山氏提出,现在胡同志等的文章,都涉及到对《内经》、《甲乙经》、《类经》等古籍的学习与理解方面,颇有益于学术的探讨。兹就中枢穴考证的有关文献,仅据笔者有限的水平,略作浅析,再与同道们进行讨论,并为胡明灿同志作答。有关中枢穴的文献资料,在明以前仅见于唐·《素问·气府论》王冰次注、元·《十四经发挥》及明·《类经》、《类经图翼》,其中  相似文献   
9.
刍议阿是穴     
本文认为阿是穴不等于压痛点,寻取阿是欠的感应首先是舒适感,其次才是痛感。病痛局部的痛感不一定就是阿是穴,取阿是穴不能囿于病痛局部。压痛点是西医的术语,因而更不能用压痛点来作为阿是穴的概念,也不能随便的将压病人称作阿是穴。  相似文献   
10.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是元·窦汉卿将《内经》中“左取右,右取左”的“巨刺”、“缪刺”与“病在上,取之下”的“远道刺”法,在《标幽赋》中所作的简明概括。将“缪刺”与“远针”结合在一起应用,就成了“远道交叉取穴针刺法”。这种刺法用以治疗落枕、急性腰扭伤,效如桴鼓,报道不鲜,笔者用这种刺法治疗筋病等一些疾患,颇感有针到病除之效。现将本人的一些临床体会,略作介绍,谨供同道参考。一、腕管综合症例一:徐××,男,47岁,门诊号: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