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  相似文献   
2.
自2012年以来,在本科实习的多届中职医学检验专业藏族班学生,都十分珍惜到医院实习的机会。作为他们的带教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在实习带教和管理中结合他们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他们的有效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80岁男患,患冠心病、阵发性心房纤颤1年余。常规服用复方硝酸甘油、潘生丁后加用异搏停80mg。半小时后,头晕、下肢无力。当即测血压70/40mmHg,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红花注射液.将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明显改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肺外周型病变患者的穿刺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成功组(病理诊断阳性)和失败组(病理诊断阴性).分析性别、年龄、病灶位置、病灶内部回声、病灶大小,进针角度、进针次数等因素对穿刺成功的影响.结果: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216例穿刺活检的一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79.2%(171/216),二次穿刺病理诊断阳性率为85.2%(184/216);成功组和失败组病灶的平均前后径分别为:(3.35±0.14)cm和 (2.43±0.26)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病灶前后径为0.4~1.0 cm、1.1~2.0 cm、2.1~3.0 cm、3.1~5.0 cm和>5.0 cm的病理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8.8%,79.7%,85.7%,89.7%和94.1%.结论:病灶的大小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肺外周型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病理诊断阳性率随着病灶前后径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抗PBP2a单克隆抗体,以化学交联法致敏羧化聚苯乙烯乳胶,建立快速检测MRSA-PBP2a的乳胶凝集法?【方法】 以辛酸-硫酸铵法纯化PBP2a单克隆抗体,将纯化后单克隆抗体和羧化乳胶经碳化二亚胺(EDC)共价偶联,并对偶联条件(偶联抗体浓度?乳胶浓度?偶联时间和偶联缓冲液)进行探索和优化,建立检测PBP2a的乳胶凝集法?【结果】 140 mg/L的抗体浓度与15 g/L的羧化聚苯乙烯乳胶,在pH 5.8缓冲液中偶联8 h后有较好的凝集效果和偶联效率,所建立的乳胶凝集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结论】 初步建立了检测PBP2a的胶乳凝集法,为研制MRSA快速鉴定试剂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红花注射液,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红花注射液。将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明显改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疗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早期异位妊娠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立群  唐晓华 《陕西中医》2002,23(11):965-966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对早期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采用米非司酮与中药 (赤芍、桃仁、玄胡、丹参、天花粉、蜈蚣等 )治疗早期异位妊娠 5 3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2 .8% ;提示本方活血祛瘀 ,散结化异胎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4岁,因乏力厌食2年,近1个月加重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无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未触及,脾大,肋下10cm,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WBC21.7×109/L,RBC2.8×1012/L,HGB91g/L;TB95.7μmol/L,DB16.4μmol/L,IB79.3μmol/L,HbsAg阴性。腹部CT检查:肝脏体积缩小,肝裂增宽,脾脏体积明显增大,脾门区可见迂曲的血管影。CT诊断:肝硬化并脾大。彩色多普勒超声:肝脏体积缩小,被膜凹凸不平,肝实质回声增粗、不均;脾轮廓明显增大,约23cm×7.2cm,下缘位于脐下约3cm,实质回声均匀。…  相似文献   
10.
陈赟  唐晓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39-1240
川崎病(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近年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不完全性川崎病在国内外的报道逐年增多。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23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