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胎儿脐绕颈是产程中造成胎儿宫内缺氧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前预测胎儿宫内缺氧,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观察分析近四年来的足月脐绕颈胎儿,通过彩超及结合临床分娩方式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急慢性鼻窦炎是引起小儿头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头痛为主诉的患儿,往往需经神经科、眼科和耳鼻喉科会诊后,方可明确诊断,查明头痛原因.本文对40例因急慢性鼻窦炎引起头痛的患儿进行鼻窦CT扫描,通过对其CT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造影是公认的诊断新生儿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较为常用可靠的检查方法[1],既往通常使用硫酸钡作为对比剂,但由于新生儿自身生理及发育因素,使用硫酸钡造影对患儿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使用水溶性碘对比剂和硫酸钡进行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优劣,探讨新生儿上消化道造影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对比剂,最大程度避免上消化道造影对患儿造成的不必要危害,并能达到理想的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5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对小儿腺样体肥大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其阳性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50例腺样体肥大病例鼻咽部顶后壁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软组织密度均匀,边缘光整,CT值35hu左右。结论螺旋CT扫描安全准确,阳性率高,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小儿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后脑萎缩的CT表现.方法 搜集50例不同程度脑组织损伤后脑萎缩患儿的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弥漫性脑萎缩18例,局限性脑萎缩32例,周围性脑萎缩21例,中心性脑萎缩29例;新生儿HIE 21例,先天性宫内感染(TORCH)11例,病毒性脑炎6例,迟发VK缺乏脑实质出血3例,脑血管畸形4例,脑外伤脑实质出血3例,营养不良及不正确使用脱水剂和大量使用类固醇药物患儿2例.结论 脑萎缩是小儿脑组织损伤后常见的脑部表现,只要通过对CT征象仔细对比分析并严密结合临床病史资料,就不会发生误诊漏诊现象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00例无其他心脏疾患左室假腱索的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进行观察,发现左室假腱索对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与有无症状及杂间无关,而与左室假腱索形态分布有关。当左室假腱索沿间隔走行终止于左室流出道时,心脏指数、每分搏出量、射血分数、心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非沿室间隔走行者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患儿,女,6岁,以双下肢疼痛2个月,伴头痛、恶心、呕吐来诊。体检:神智清,四肢活动自如,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阳性。左眼视力略下降12,右眼视力正常,眼底检查视乳头无明显水肿。CT显示 鞍上池呈膨胀性扩张,五角形的各角变钝变短,图1 术前头颅、轴位、鞍上池膨大、扩张。图2 术后头颅、轴位、三脑室扩大,侧脑室轻度扩大,体部受压。第三脑室呈椭圆形重度扩张,侧脑室略扩张(图1、2)。冠状位扫描可见囊性病灶从鞍区延伸至鞍上,边缘无钙化,囊内CT值9~12HU。CT诊断:鞍上池囊性占位,考虑蛛网膜囊肿。外院手术所见,囊肿位于鞍上池…  相似文献   
8.
儿童脑结核瘤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对 63例经CT扫描诊断并经 6个月~ 1年抗痨的脑结核瘤患儿的头颅CT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63例患儿均获痊愈 ,脑结核瘤CT平扫为大片状水肿区 ,增强扫描为被水肿包绕的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病灶 ,此为脑结核瘤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CT是诊断脑结核瘤和判断内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脑结核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63例经CT扫描诊断并经6个月至1年抗痨的脑结核瘤患儿的头颅CT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3例患儿均获痊愈,脑结核瘤CT平扫为大片状水肿区,增强扫描为被水肿包绕的结节状或环状强化病灶,此为脑结核瘤的特征性改变。结论:CT是诊断脑结核瘤和判断内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小儿骶前间隙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骶前占位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30例骶前占位的病理类型为:畸胎瘤23例,内胚窦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淋巴瘤1例,血管瘤1例。其中良性19例,恶性11例。结论:CT检查提高了诊断小儿骶前间隙占位病变的能力,目前可作为小儿骶前占位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可以显示占位病变,明确性质。MRI在探查软组织受侵和骨髓腔改变以及显示范围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