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口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联合口服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末起,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简明精神病量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各时点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5或0.01);研究组治疗2周、4周末副反应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丙戌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奎的平、氯丙嗪、氯氮平后对脑电图影响的差异。方法分别对单一使用奎的平、氯丙嗪、氯氮平治疗6周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后病人的脑电图改变及其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脑电图异常率奎的平组为36.7%,氯丙嗪组66.7%,氯氦平组90.0%,氯氮平和氯丙嗪对脑电图的影响明显大于奎的平(P〈0.05或P〈0.01):3组病人的脑电图改变均与疗效无关(P〉0.05)。结论奎的平对脑电图的影响较小,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8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5d~19d显效,对照组13d~31d显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25,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研究组治疗1w末起,对照组2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且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均呈持续性下降;研究组治疗1w、2w、4w、6w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5),治疗8w末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治疗8w末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7.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各34例分别进行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西酞普兰组显效率79.4%,氟西汀组76.4%(χ^2=0.008,P〉0.05);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2w末两组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4w末起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同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各阶段副反应量表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氟西汀相当,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培酮对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组:在西酞普兰(20mg/d)治疗的同时合并应用利培酮(0.5~2.0mg/d)。西酞普兰组:单用西酞普兰(20mg/d)治疗,两组持续治疗观察期均为4周。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1、2、4周末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间HAMD、HAMA总分及减分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组和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和48/。TESS评分,西酞普兰合并利培酮组和西酞普兰组分别为(5.36±1.68)分和(7.82±2.91)分,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的增效作用.方法 将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采用丁螺环酮合用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为单用阿米替林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症状变化,以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研究组起效快,疗效优于对照组,阿米替林用量较小,副反应轻微.结论 丁螺环酮对抗抑郁剂有良好的增效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以临床医学、护理学、口腔专业的30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 男生偏执、人际关系因子分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分高于男生(P<0.05);各专业间除躯体化因子分存在差异(P<0.05)外,其他因子均无明显差异(P>0.05); 308名大学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症状依次为:躯体化(9.1%)、人际关系(6.8%)、抑郁(6.1%)、焦虑(5.5%)、强迫(3.8%)等症状,女生的躯体化、抑郁症状多于男生.结论 男、女学生间心理症状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是学生常见的心理症状,躯体化症状可能与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