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携带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flk1)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的flk1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k1,并将其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L7207中,体外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用Western印迹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将重组菌口服免疫小鼠,分析免疫后小鼠体内的特异性CTL应答.采用藻酸盐微囊实验观察其对体内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免疫印迹试验表明携带pcD-NA3.1-flk1表达载体的重组菌感染的小鼠巨噬细胞能表达flk1蛋白,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针对flk1的特异性CTL活性.重组疫苗菌的免疫能够明显抑制小鼠体内肿瘤血管的形成.结论:携带flk1的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经口服免疫,诱导小鼠产生抗flk1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且能明显产生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分析并评价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及颌面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病例的成功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皮瓣中,1例术中皮瓣危象抢救成功,1例术后皮瓣危象抢救成功,全部皮瓣成活,成活率为100%。成活皮瓣术后修复效果满意,腿部供区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血供系统恒定,游离移植皮瓣成功率高,供皮面积大,组织量丰富,对供区影响小,皮瓣大小厚薄具备可控性,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3.
腮腺气肿是指腮腺内出现空气,但不伴有明显的炎症或感染灶。它是由于异常增高的口腔内压力,导致空气经腮腺导管返流入腮腺内所致,多伴有可导致口腔内压力明显增高的病程。本文报告1例腮腺气肿,并结合文献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颊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部位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颊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分为2组,颊部缺损行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32例(观察组),28例采用创缘松解直接拉拢缝合的修复方法(对照组)。分别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32例,术后开口度均未受影响;对照组术后开口度有不同程度影响。经6~12个月随访,观察组对修复后外观满意率93.75%(30/32),高于对照组(60.71%,17/28),且没有出现并发症。术后患者恢复情况Ⅰ、Ⅱ级占比观察组为93.75%。远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移植组织皮瓣修复颊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临床效果好,患者对修复后的满意度高,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腮腺肿瘤切除后手术野腺泡脱落细胞学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检测腮腺肿瘤切除后手术野腺泡脱落细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25例腮腺肿瘤患者,各分别取手术野涂片3张,即残存腺细胞,冲洗前细胞,冲洗后细胞。结果 残存腺泡片检出腺细胞22例,其中检出瘤细胞2例,出自包膜完整的多形性腺瘤,浅叶和深叶各1例。其原瘤体均在3cm以上;冲洗前后片分别检出腺细胞7例和1例,但均未发现瘤细胞。结论 手术野脱落细胞学检测不受部位和范围的限制,它能清楚地观察到瘤旁“正常”腺泡及脱落细胞的状况,检出瘤细胞就意味着肿瘤可能复发。当然充分地冲洗手术野对预防肿瘤的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转染可抑制Tca-8113细胞tankyrase1表达的siRNA,达到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的目的。方法:采用体外转录合成方法,合成针对tankyrase1的siRNA,并进行Cy-3荧光标记,用脂质体转染至Tea-811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判断转染效果。应用噻唑蓝(MrIr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的作用效果;应用Westernblot方法鉴定siRNA抑制tankyrase1表达效果。结果:tankyrase1siRNA组与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相比.可诱导11ca-8113细胞tankyrase1表达下调,Westernblot结果分析显示,转染siRNA后可下调tankyrase1表达量的1/2,并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P〈0.05),同时改变了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分布。结论:tankyrase1siRNA在体外实验中可沉默目的基因以及抑制Tca-8113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病变进行次数不等,剂量不同的瘤腔内注射聚桂醇注射液,通过6~24个月的观察,判断其疗效。结果:56例中,显效33例,占58.9%,有效21例,占37.5%,无效2例,占3.6%,总有效率96.4%。结论:聚桂醇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性病变起效快,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疼痛发生率低,组织坏死罕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端锚聚合酶1(TRF1-interacting,ankyrin-relatedADP-ribosepolymerase1,tankyrase-1)为靶点的舌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将tankyrase-1的cDNA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RN中,转染包装细胞PT67后获得反义重组病毒,感染舌癌TCCA-8113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tankyrase-1表达,端粒酶重复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绘制生长曲线,了解细胞生长状态,倒置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反义tankyrase-1逆转录病毒载体作用后的舌癌细胞tankyrase-1表达下降,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出现凋亡。结论反义tankyrase-1对TCCA-8113细胞的生长和端粒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可能以tankyrase-1为靶点对舌癌进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in pleomorphic adenoma,CPA)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间的相关性,探讨β—catenin、Cyclin D1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复发及恶变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5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腮腺、颌下腺、腭腺各15例)、16例癌在多形性腺瘤中β-catenin及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并对β-catenin、Cyclin D1在涎腺PA、CPA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β-catenin在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均呈正常表达(细胞膜着色),而Cyclin D1表达均呈阴性;β—catenin在PA和CPA中呈异质性表达(细胞膜着色减弱或缺失,细胞浆或核出现染色颗粒),表达率分别为35.6%、81.2%,Cyclin D1在PA和CPA中的表达率为51.1%、87.5%,β-catenin、Cyclin D1在PA、CP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在涎腺PA、CPA中均有显著的正相关(r=-0.587,P〈0.05)。结论:涎腺PA、CPA中均存在β-catenin异常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Wnt(Wingless&I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导致β—catenin胞浆累积,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涎腺PA及CPA发生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rhEGF(金因肽)对口腔癌联合根治术及颈阔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50例口腔癌病例(舌癌、颊癌、口底癌)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病例均行口腔癌联合根治术 颈阔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术后治疗相同,实验组加用rhEGF喷雾口内和颈部创面,而对照组不用.术后第9 d观察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对照组愈合时间为口内12.4 d,颈部10.6 d,愈合率73.07%,实验组愈合时间为口内9.3 d,颈部7.9 d,愈合率95.83%,两组病例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EGF对口腔癌联合根治术所造成的巨大创面的愈合及颈阔肌皮瓣的成活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