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在无手术刺激状态下,老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不同镇静程度与效应部位血药浓度(CE)、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相关性。方法:择期老年手术患者18例,年龄65~78岁,ASAⅠ~Ⅱ级,所行手术不限。全麻诱导前行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镇静,靶浓度由0.5 mg/L开始,递增梯度为0.5 mg/L,间隔时间为5 min,直至镇静评分(OAA/S)为0后5 min停止。试验中,监测并记录患者的BIS、MAP、HR值,间隔20 s行OAA/S镇静评分。记录靶控输注系统预测的效应部位浓度值(CE),每变化0.5 mg/L时的数值及时间。结果:①镇静深度的变化与CE、BIS、MAP呈线性回归关系:与CE呈负相关(r=-0.925,P<0.01),与BIS、MAP呈正相关(r=0.858,r=0.564;P均<0.01)。相关性的程度依次为CE>BIS>MAP。HR与OAA/S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P>0.05)。②BIS能很好反映患者镇静深度的变化,可作为其监测的敏感指标。结论:效应部位的异丙酚浓度决定镇静程度的深浅及OAA/S评分的大小,作为新的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标,BIS可很好地反映靶控输注异丙酚对老年患者的镇静程度,而作为传统的监测指标,MAP、HR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灵敏度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