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江  蒋方杰  赵灏 《中国骨伤》2020,33(1):43-46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再手术和脱位的相关性,为寻找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最佳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6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154例,女112例,年龄58~74(69.8±8.1)岁。分别采用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每组13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手术率和脱位率的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手术及脱位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直接外侧入路组的再手术率和脱位率均低于后外侧入路(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相对于直接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具有更高的术后再手术率及脱位率,其相对风险比(95%CI)分别为,再手术[2.65(1.23-5.36),P=0.02];脱位[5.15(1.68-9.15),P=0.01]。结论:后外侧入路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再手术和脱位的影响因素,年龄、性别、认知功能障碍、置换位置、ASA评分等因素对再手术和脱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PDCA结合质量管理工具在降低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查取2017年7月高血压患者全麻90例,其中24例出现诱导期低血压,占总数的26.7%,采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找出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原因,寻找可调控因素,进行真因验证,并拟定相关对策,设定目标值12.8%,在改进过程中对低血压发生率进行评价,最后形成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的规范流程。结果 2017年8月—2018年1月运用PDCA结合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率降低为11.1%,达到了目标值。结论运用PDCA结合质量管理工具进行麻醉管理可维持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保障了患者围术期的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老年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固定治疗的50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中青年组(男性≤50岁,女性≤45岁,n=22)和老年组(男性>50岁,女性>45岁,n=28)。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影像学结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青年组术后1、12个月的VAS评分低于老年组,术后1、6、12个月的NDI评分低于老年组,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高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术后6、12个月的C2~C7 Cobb角、上邻近节段ROM大于老年组(P<0.05)。术后12个月,中青年组的椎间融合率高于老年组,Cage沉降率低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零切迹自锁融合器固定治疗中青年单节段颈椎病相对老年群体更为有效,可有效缓解早期术后疼痛,改善术后影像学结构,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以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4例(A组),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26例(B组),两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A、B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影像学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测定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患者的背伸角[(40.6±8.7)°]、掌倾角[(42.7±8.9)°]均显著高于B组[(34.8±5.5)°和(35.1±5.8)°,P0.05];两组患者的桡偏角、尺偏角、旋前角、旋后角测定值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患者的功能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屈曲/伸展活动度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握力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结论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较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世峰  关江  赵鹏飞  赵灏  陈世宏 《河北医药》2016,(13):2029-2031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或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骨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采用双极股骨头假体行半髋关节置换40例(40髋,半髋关节置换组),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55例(55髋、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半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全髋关节置换组( P <0剟.05)。全髋关节置换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 P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3.64%显著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65.00%( P <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率为1.82%显著低于半髋关节置换组的15.00%( P <0.05)。结论全髋关节较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输血量多,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更加优良、术后并发症更少的优点,但要求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程度较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对预期活动耐受能力来选择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食管癌并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的麻醉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气管拔除时间;比较两组麻醉前及术后1 d内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完成连线试验(TMT)所用时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比较两组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气管拔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NSE、NGF、BDNF、MMSE评分、完成TMT所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NGF、BDNF、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SE、完成TMT所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满意度为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吸复合麻醉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麻醉,能够优化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对患者神经功以及认知功能的损伤程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复合尿道黏膜麻醉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临床运用进行比较,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有所收获。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尿道黏膜麻醉(GT组)与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G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结果 G组患者对尿道置管时的刺激症状,明显高于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尿道黏膜麻醉在进行尿道置管时患者无明显尿道刺激症状,操作简单,方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手术用于治疗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且无法耐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应用下肢牵引器闭合复位,经皮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由于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且无法耐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病例18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18例随访6个月至1年,18例中,治疗结果为优4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66.67%。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且无法耐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选择应用牵引床闭合复位经皮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该术式有利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