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瘫的诊治经验及手术时机选择。结果:非手术治疗18例,14例于2个月内恢复,手术治疗2例。结论:头颅CT对明确诊断有较大价值。非手术治疗对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如非手术治疗1-2月疗效欠佳,应采用面神经减压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无论平时或战时,都是神经系统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建设事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其发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早已引起各国医学界的重视.但从目前检索的资料来看,偏重于临床医疗和基础研究的资料居多,而进行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甚少.而流行病学则是研究该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与发展的动态特征,以及影响这些特征的危险因素.并借以探寻病因情况,阐明流行规律,从而制定防治措施并检验其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 (StandardLargeTraumaCraniotomy)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的效果。 方法 对 5 8例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患者切口始于耳前颧弓处 ,向后上方延伸至顶结正中线再转向前 ,止于额部发际下。皮瓣翻开后颅骨钻 4~ 5孔 ,分别位于额骨颧突的后方 ,额骨中线旁 ,顶骨中线旁 (距中线 2cm~ 3cm) ,颞骨下方。骨瓣大于 10cm× 10cm。骨瓣翻向颧弓后 ,向下咬除颞鳞及喋骨嵴外侧 ,使骨囱下界达中颅窝底。 2例并枕部颅内血肿切口从耳廓后向枕部延伸 ,再转向中线向前。“T”字型切开硬脑膜。术后行硬脑膜与颞肌筋膜减张缝合。 结果 治疗结果采用GOS评定标淮 ,植物生存状态 4例 ,严重残疾 6例 ,中度残疾 13例 ,恢复良好 2 1例 ,死亡 14例 ,其中GCS 3~ 5分死亡 8例 (4 0 % ) ,GCS 6~ 8分 6例 (16 % )。 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在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脑肿胀的治疗中效果较显著 ,且具有许多难以替代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形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形成及其治疗。方法分析20例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舯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根据临床征象及影像学检查,透明隔囊肿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8例,效果满意。结论颅脑损伤后透明隔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囊肿大小有关;治疗应根据不同类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动态检测颅脑损伤后血液及腩脊液中体液免疫指标,分析颅脑损伤后体液免疫与疾病发展和恢复的关系,探讨纳络酮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南海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纳络酮治疗.伤后第4、14、21天检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IgG、IgA、IgM、补体C3、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上述免疫指标、临床感染率和残疾等级评分(RDS)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液中各项免疫指标、脑脊液IgM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脊液IgG、IgA、Alb含量,临床感染率和R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伤后第4天脑脊液C3阳性率(20/5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后早期应用盐酸纳络酮,可以调节免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动态检测颅脑损伤后血液及腩脊液中体液免疫指标,分析颅脑损伤后体液免疫与疾病发展和恢复的关系,探讨纳络酮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南海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纳络酮治疗.伤后第4、14、21天检测患者血液和脑脊液IgG、IgA、IgM、补体C3、白蛋白(Alb)含量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上述免疫指标、临床感染率和残疾等级评分(RDS)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液中各项免疫指标、脑脊液IgM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脑脊液IgG、IgA、Alb含量,临床感染率和R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伤后第4天脑脊液C3阳性率(20/50)低于对照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后早期应用盐酸纳络酮,可以调节免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分子化合物不锈钢丝网对30例颅骨缺损者行颅骨成形术,术后效果满意。高分子不锈钢丝网可随意调整形态,可免除常规材料所致之术后积液,且网孔可为网芽组织长入而达永久固定目的。  相似文献   
8.
纳洛酮对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颅脑外伤后神经功能保护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按入院顺序配对实验法 ,将 86例中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分为两组 ,对比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由 7.95± 2 .12上升为 12 .85± 4.12 ,血内皮素含量由 95 .2 3± 12 .12下降为 5 4.65± 9 .0 5 ,脑电图 (EEG)的异常率由 91.60 %下降为 49.5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颅脑外伤的治疗中早期加用纳洛酮 ,具有增加脑灌注量、减轻脑水肿等功效 ,对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纳洛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脑损伤动物的模型 ,将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于伤后 1 5、60min及2 4h分别给予纳洛酮或 0 .9%氯化钠溶液 ,伤后第 5天断头处死大鼠 ,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生物素末端标记 (TUNEL)法测定神经细胞原位凋亡情况 ,并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大鼠脑损伤后 1 5及 60min应用纳洛酮可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而伤后 2 4h给药 ,则两组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纳洛酮可明显减少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 ,从而可有效地保护神经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选择 6 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 ;高压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高压氧治疗。在治疗前后用经颅多普勒 (TCD)测全脑主要分支动脉平均流速(Vm )、搏动指数 (PI) ,同时做脑电图 (EEG)、脑电地形图 (BEAM )检查。结果高压氧治疗组EEG、BEAM明显改善 ,异常率降低。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及PI指数明显下降 ,而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上升 ,PI指数下降。高压氧明显缓解原发损伤部位脑血管痉挛 ,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