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建立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气虚体质证犁及湿热体质证型高分辨率双向凝胶电泳特征图谱,探讨其证本质相关性蛋白质组学特征.方法 设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气虚体质组、湿热体质组、其他体质证型组,散发性鼻咽癌患者组,鼻明癌高癌家系健康成员对照组,共计5组.分别获取鼻咽组织标本,提取总蛋白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冰分离,经考马斯亮蓝显色后,Image Master 2D Elite4.01图像分析软件进行电泳结果分析.结果 各组标本均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60±20,854±25,842±30,867±20及857±15.比较分析,发现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气虚体质组与湿热体质组,差异蛋白质点10个.结论 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不同体质证型蛋白质谱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同病异证存在不同的本质内涵,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中医体质证型的本质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炎根  陈舒华 《海南医学》2010,21(6):111-114
随着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成为近年来肿瘤学的研究热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许多新的理论和技术逐步应用到鼻咽癌蛋白质组学研究当中,使得鼻咽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学取得了很大进步,并可应用于NPC的临床诊断、病程监测、疗效监控和治疗等多个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就鼻咽癌研究作一回顾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和鼻咽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polyps, CRSwNP)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S)计数与鼻内镜术后的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相关性,预判患者年龄、手术疗效与随访干预密度。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204例,并分为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息肉切除、鼻窦开放,鼻中隔偏曲影响引流者同期进行鼻中隔矫正,下鼻甲予射频消融。标本进行病理检查,HE染色后镜下作EOS计数,术后(0.5、1、3、6、12个月)进行鼻塞、鼻漏、头面部胀痛感或者头昏,嗅觉主观症状VAS评分,CT,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分析各个评分对比及变量之间关联性。结果:鼻塞、鼻漏、头昏(术后0.5、1、3、6、12个月)、嗅觉、胀痛(术后0.5、3、6、12个月)在不同时间窗症状评分与EOS计数有相关性(P<0.01),而胀痛、嗅觉(术后1个月)时间窗无相关性(P>0.05)。EOS计数与CT、内镜评分有相关性(P<0.01),而青少年的鼻塞(术后3、6、12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的癌变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的外周血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别分离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总蛋白,经蓝银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识别,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得到肽质量指纹图谱,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建立了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2-DE图谱;发现并鉴定了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表达大于2倍的蛋白质点19个,这些差异蛋白质点主要为蛋白质合成与分解、抗氧化应激、分子伴侣、细胞结构相关蛋白质、三大代谢相关酶类以及信号传导相关蛋白质等。结论通过对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患者、鼻咽癌高癌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较蛋白质学研究,筛选并鉴定到19个与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发生相关的蛋白质,其中HSP27、Protein S100-A9、Prohibitin可能成为鼻咽癌高癌家系鼻咽癌癌变机制、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的外周血特异性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在鼻咽癌(NPC)高癌家系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梅州市人民医院门诊2016年3月~2018年3月32例NPC患者为A组,NPC高癌家系成员48例为B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为C组,使用Ficoll分层液法分离各组成员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后,使用流式分析法检测各组成员外周血中淋巴细胞(TBNK细胞)亚群,并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钙调蛋白S100-A9含量,对比三组成员淋巴细胞亚群与S100-A9含量,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A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19+(B)细胞、CD56+(NK)细胞明显低于B和C组患者(P<0.05),而CD8+(T)细胞明显高于B和C组患者(P<0.05);B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19+、CD56+细胞明显低于C组患者(P<0.05),而CD8+明显高于C组患者(P<0.05);A组患者S100-A9蛋白表达量明显细胞明显高于B和C组患者(P<0.05);B组患者S100-A9蛋白表达量明显细胞明显高于C组患者(P<0.05);A组患者经过化疗后,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19+、CD56+细胞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而CD8+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A组患者S100-A9蛋白表达量明显细胞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 在鼻咽癌高癌家系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对患者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鼻部填塞使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填塞,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腔粘连发生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鼻部填塞使用激素治疗鼻息肉效果确切,可显著减少术腔粘连发生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携带抗肿瘤多肽FK506结合蛋白样蛋白(FKBPL)的“外泌体肽”并评估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转染了FKBPL基因的293T细胞为工具,通过挤压法制备装载FKBPL的外泌体肽。使用质谱法检测细胞及FKBPL外泌体肽的FKBPL肽表达情况。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Western blot分别鉴定该外泌体肽的形态、大小及表面标志物。选取PKH26、DAPI染色液分别将FKBPL外泌体肽和细胞核染成红色和蓝色,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监测HCC1937细胞对FKBPL外泌体肽的摄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CC1937细胞DLL4和CD44的表达,研究FKBPL外泌体肽对二者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HUVEC成管实验评估外泌体肽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具备外泌体囊泡状结构,平均尺寸为(14116±444)nm的外泌体肽。质谱数据验证了FKBPL多肽在该外泌体肽中成功表达。HCC1937细胞大量摄取FKBPL外泌体肽之后,细胞中的DLL4和CD44表达均显著降低。100 nM外泌体肽明显抑制了HUVEC细胞的成管过程,500 nM外泌体肽则使HUVEC细胞成块状聚集,细胞生长受到严重破坏。结论FKBPL外泌体肽表现出较好的抗血管生成能力,有望实现高效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预防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鼻中隔血肿的方法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鼻中隔矫正术的120例患者资料,其中行鼻中隔嵴突局部切除术30例,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90例(术中鼻中隔一侧黏膜破损10例,鼻中隔黏膜完整80例).对80例鼻中隔黏膜完整患者,鼻中隔矫正后行一侧中隔黏膜切开40例,未行一侧黏膜切开40例,术后均予膨胀海绵填塞.结果 行鼻中隔嵴突局部切除、术中鼻中隔一侧黏膜破损、鼻中隔黏膜完整鼻中隔矫正后一侧中隔黏膜切开的患者均未出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黏膜完整而未行一侧黏膜切开的患者中,出现鼻中隔血肿6例,所有病例均无鼻中隔穿孔.行一侧中隔黏膜切开组鼻中隔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一侧黏膜切开组(0 vs 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术后两侧鼻中隔黏膜完整的患者,鼻中隔矫正后行一侧中隔黏膜切开能有效预防鼻中隔术后鼻中隔血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鼻内镜下手术方式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32例行单纯鼻内镜术,B组22例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C组36例行鼻内镜联合柯-陆入路手术。随访18~96个月,比较3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复发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均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3.5个月。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术前各项症状均消失或有所减轻,所有病例均无严重近、远期并发症发生。A、B、C 3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34.38%(11/32)、9.09%(2/22)、11.11%(4/36),B、C 2组与A组比较,术后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联合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显著,可以减少手术盲区,切除肿瘤较为彻底,较单纯鼻内镜入路有较低的复发率,其中泪前隐窝入路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便于观察术腔及肿瘤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