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在西安地区二级医院中独立开展仍为空白。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急诊科于2012年7月进行PICC项目立项至今得以顺利开展,下面就本科PICC新技术在全院推广运用的科研项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通用型红细胞输血联合配合型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紧急输血,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在15 min内进行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进行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相合输血,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在15 min以内发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予ABO或RhD主要抗原相合的配合型输血。比较3组的病死率、输血有效性、输血不良反应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24 h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 h,3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过敏、非溶血性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个月,3组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通用型红细胞后继续予以配合型输血,该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与传统紧急输血方案相当,但可降低24 h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在急诊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1-01—2013-12急诊抢救并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56例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观察组),并与自2006-01—2008-12未应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的64例(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2组ICU恢复时间、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8.71±2.85)d;4例死亡,死亡率7.1%;其余52例随访4~24个月,骨折复位及愈合满意,ICU恢复时间2~7(4.05±1.65)d,住院时间17~36(19.66±4.33)d。对照组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5.76±2.71)d;11例死亡,死亡率17.2%;其余53例ICU恢复时间5~14(8.01±2.71)d;住院时间19~41(25.98±7.46)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损伤控制后至确定性手术时间更长,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者灵活运用损伤控制技术,可为科学确定二期手术时机和方式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医用胶粘合外伤伤口的效果及临床适用范围.方法 对2011年1月至6月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患者选择伤口位于暴露部位(颜面部、颈部、四肢)的单纯皮肤裂伤112例(观察组),采用清创后使用医用胶粘合,较深伤口先做皮下缝合,后用医用胶粘合皮肤裂口.并随机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及程度有可比性的患者1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清创后丝线逐层间断缝合.比较2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疤痕不明显,平整呈线样,无针眼疤痕,美观.对照组疤痕明显,有针眼疤痕.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缝合方法相比,医用胶粘合伤口,伤口对合严密、愈合快、疤痕小、外表美观,无须拆线,无缝线疤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Glide Scope)气管插管与直接喉镜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处理气道时的结果,以及对接受插管患者的影响。方法120例抢救患者(包括呼吸衰竭、呼吸停止、心跳骤停、深昏迷、急性上呼吸道梗阻、重度颅脑或颈部外伤等)按就诊序号分成两组(每组60例):可视喉镜组(G组),直接喉镜组(D组),记录成功及失败例数和插管用时;监测插管前、插管时和插管后3个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并随访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插管成功率G组明显高于D组(P〈0.05),用时明显少于D组(P〈0.05);插管即刻D组的HR和MAP明显高于G组(P均〈0.05);术中、术后检查G组插管产生的并发症明显少于D组(P〈0.05)。结论可视喉镜气管插管技术是一种容易掌握,简单有效,对患者循环影响较小的方法,特别适合从事急救医学的人员实施。  相似文献   
8.
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哮鸣、咳嗽、呼吸急促为特征的疾病。过去认为哮喘是阵发性的,且在间歇期肺功能相对正常。哮喘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道平滑肌(ASM)痉挛导致气道狭窄阻塞。因此,既往哮喘的治疗仅强调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但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气管舒张剂不能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复发,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次数逐渐频繁且症状越来越加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哮喘会形成部分可逆甚至是不可逆的气流阻塞,导致肺功能持续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创伤性软组织感染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来我院急诊科软组织创伤并发感染的情况。结果:调查病例42例,伤口愈合29例,经2次清创,再缝合,伤口愈合6例,5例患者伤口迁延不愈。有2例感染伤口系伤后16~20小时缝合,经换药愈合。伤口愈合后随访3~6月,未见有再感染、不愈者。结论:加强无菌观念,注重无菌技术与技巧,1期彻底清创是预防伤口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急诊43例应用体外无创临时心脏起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体外无创心脏起搏术临时床边心脏起搏。结果:心跳停搏组:8例起搏成功,20例临床有效,有效率57%,5例复苏成功。缓慢性心律失常:1例因不耐受疼痛拒绝治疗,余病例均起搏成功。结论:体外起搏安全、省时、容易掌握、不需要特殊的X线设备,适应用于院前急救、急诊科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