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CT扫描分析肺腺癌患者胸膜下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浸润性.方法 经手术切除pGGN且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189例,结节距离胸膜≤20 mm.其中,157例(A组)的病理类型包括浸润前病变和微浸润性腺癌,32例(B组)的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腺癌.根据结节与胸膜位置关系分为3型:Ⅰ型,与胸膜无关系;Ⅱ型,结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并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及其他亚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超声表现,以及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对15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钼靶X线及超声形态学分析,术后标本测定癌细胞的ER、PR、HER2表达情况,分析三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钼靶X线及超声表现的关系.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在钼靶X线上的特征性表现为单纯肿块(P<0.01)、类圆形(P=0.023)、边缘清晰(P=0.005),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单纯肿块(P<0.01)、类圆形(P=0.01)、边缘清晰(P=0.001),32例三阴性乳腺癌中导管内癌2例(6%),HER2、ER阳性乳腺癌的中导管内癌分别为21例(41%)、30例(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2例三阴性乳腺癌中,12例在钼靶上无异常表现,而这12例乳腺癌在超声上有10例呈肿块表现.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超声对于筛查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一定优势,能发现钼靶无法发现的病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青年与老年颅内多发动脉瘤(MIA)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MIA患者136例。以60岁为界,将所有患者分为中青年组(<60岁,n=58)和老年组(≥60岁,n=78)。比较两组MIA发生部位、破裂率及分布特征。结果 136例患者中共发现299枚动脉瘤,其中中青年组129枚(占43.1%),老年组170枚(占56.9%)。两组患者动脉瘤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26,P=0.006);其中两组在后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脉瘤破裂率为64.0%(87/136);其中中青年组为74.1%(43/58),老年组为56.4%(44/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P=0.033)。MIA跨越前后循环占14.7%(20/136);其中青年组占5.2%(3/58),老年组占21.8%(17/78),两组MIA前、后循环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1,P=0.025)。MIA镜像分布占双侧分布的63.2%(48/76);其中中青年组镜像分布占46.6%(27/35),老年组镜像分布占26.9%(21/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2,P=0.018)。结论 中青年MIA在后交通动脉分布明显多于老年MIA,并且中青年更好发镜像动脉瘤,以后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常见。老年MIA趋向广泛分布,跨越前后循环分布较中青年更多见。认识MIA分布有助于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月牙征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肺腺癌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月到201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316例患者(320个pGGN)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pGGN分为浸润前病变组148个和浸润性病变组172个。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80、100 kV)联合标准迭代重建技术对上肢动静脉内瘘(AVF)患者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自体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的疑似患者随机编入120 kV、100 kV和80 kV管电压组,每组各24例,采用320排Toshiba Aquilion ONE完成CTA检查,低管电压组联合标准自适应迭代降剂量技术(AIDR 3D)以改善图像质量。采用轴位图像结合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等重建技术观察AVF血管显示情况。分别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血管内密度(VD)、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结果:100 kV与80 kV组CTDIvol与DLP明显低于常规120 kV组(P<0.05),但100 kV与80 k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标准迭代重建,随着管电压降低VD明显增高(P<0.05)。100 kV组与120 kV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降到80 kV时,其图像噪声比100 kV组及120 kV组大(P<0.05)。80 kV组SNR和CNR最高,比120 kV组分别高67.5%、78.6%,但与100 k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管电压组与常规120 kV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均良好。结论:100 kV管电压扫描联合标准水平迭代重建算法方案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上肢AVF图像,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薄层CT容积重建计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变区的肺质量,并探讨其与早期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20 年1月19日至2月31日48例COVID-19患者的初诊DICOM格式CT薄层资料,传输至后处理软件进行人工智能自动分割病灶并得到病灶的体积和平均密度,计算病变肺的质量。分析病变肺的质量与性别、年龄、体温、发病时间、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组别间的质量差异。结果:患者共计48例,年龄28~81(45.2±16.5)岁,男26例,女22例,中位发病时间3 d。病变肺质量与患者的体温、发热天数和C反应蛋白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 =0.373、0.360、0.713,均P <0.05)。中、高度发热组病变肺质量[65.7(41.8,101.7)g]明显大于低度发热组[10.0(3.1,49.3)g]和无发热组[5.5(1.0,16.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时间≥5 d组病变肺质量[45.7(16.4,86.3)g]大于发病时间≤4 d组[10.0(2.6,39.3)g];C反应蛋白升高组病变肺质量[45.4(11.3,88.4)g]大于正常组[4.0(1.2,14.2)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变肺质量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病毒性肺炎严重程度的CT定量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厘米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的CT特征对其浸润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124例(131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且最大径≤1 cm的pGGN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131个病灶依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组(87个)和浸润性病变组(44个)。比较2组间最大径和密度差异,以及病灶的位置、瘤肺界面、边缘形态、空气支气管征和血管异常改变的差异,分析评估亚厘米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计算出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最大径临界值。结果:2组间在最大径、血管异常改变和边缘形态等特征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最大径临界值为8.5 mm。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亚厘米pGGN肺腺癌的最大径≥8.5 mm(OR=2.277,95%CI=1.006~5.152)、血管异常改变(OR=2.628,95%CI=1.140~6.059)、边缘形态为毛刺或不规则(OR=3.693,95%CI=1.251~10.901)为提示其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最大径≥8.5 mm、肿瘤血管异常改变及边缘为毛刺/不规则是亚厘米pGGN浸润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提示其浸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PC)CT表现及探讨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细胞学证实的28例肺隐球菌病CT征象.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为:①结节或肿块型19例,其中孤立12例,多发7例,可合并"晕征"或空洞等,无胸膜凹陷征;②浸润实变型4 例,见支气管空气征及周边密度趋淡;③磨玻璃样型2例,1例合并网状影;④混合型3例,呈两肺广泛分布.28例肺隐球菌病影像诊断误诊26例,9例误诊为肺癌,7例误诊为肺结核,10例为一般炎症.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多种多样,也存在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做出全面分析和诊断,可以减少该病误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脏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 21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呈类圆形20例,不规则形2例,长径2.0~15.6 cm;位于肾盂7例、肾实质14例、肾包膜1例。恶性SFT6例,4例显示边界不清,2例边界尚光整,其CT平扫4例为不均匀等低密度影,混杂密度伴坏死出血、钙化各1例。CT增强模式:渐进性强化型共15例,其中6例皮质期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逐渐强化;9例皮质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呈"地图样"改变,实质期强化略趋向均匀。快进慢退型共7例,皮质期不均匀明显强化,实质期或排泄期强化缓慢减退。5例行MR检查,3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2例伴有坏死者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5例DWI信号均不高。结论肾脏SFT影像表现多样,与临床病理密切相关,CT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核磁T2WI低信号具特征性,有利于肾脏SFT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球形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58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部孤立性球形肺结核,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病灶直径大小分3类:(1)纤维干酪结节(<2 cm)19例,10例行增强扫描为无强化或轻微强化;(2)结核瘤(2~5 cm)25例,16例行增强扫描,不强化3例,周边强化2例,包膜样强化4例,轻中度广泛强化3例,不均匀蜂窝状强化4例:(3)巨大干酪块(>5 cm)14例,9例行增强扫描,周边或包膜样强化2例,不均匀蜂窝状强化7例.结论:不同大小的孤立性球形肺结核影像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增强检查对球形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