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对称咀嚼肌力对SD大鼠髁突软骨改建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切除一侧颞肌和肉毒神经毒素A注射一侧咬肌,建立不对称咀嚼肌力SD大鼠动物模型,每组6只,分别于建模后3、6、9周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GF在大鼠髁突软骨中的表达.结果 CTGF在髁突软骨增殖层、成软骨细胞层和肥大层表达;实验组CTGF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强(P<0.05);实验组双侧髁突CTGF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6周CTGF表达强于术后3周,术后9周强于术后6周(P<0.05).结论不对称咀嚼肌力可上调髁突软骨细胞CTGFmRNA的表达,CTGF介导了应力对髁突软骨的改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改良贴壁组织块法与改良Ⅰ型胶原酶消法对SD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增殖效果.方法 取10只出生1 -3dSD乳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下骨,将骨片平分成2份,分别采用改良贴壁组织块法和改良Ⅰ型胶原酶消法培养颞下颌关节髁突成骨细胞,并标记为Ⅰ组和Ⅱ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HE染色、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取第4代成骨细胞进行细胞计数、MTT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仪周期分析,比较2种原代培养方法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异同.结果 (1)Ⅰ组和Ⅱ组培养的细胞经鉴定均为成骨细胞; (2) Ⅱ组成骨细胞总量约为Ⅰ组细胞总量的1.5倍; (3) Ⅱ组成骨细胞MTT生长曲线较Ⅰ组细胞提前2d进入对数生长期及达到生长高峰; (4)2组细胞在达到第4代时,细胞周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贴壁组织块法和改良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均适用于颞下颌关节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培养,但改良Ⅰ型胶原酶消化法可以更快速有效地获得大量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贴壁组织块法与改良I型胶原酶消法对SD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增殖效果. 方法 取10只出生1~3 d SD乳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下骨,将骨片平分成2份,分别采用改良贴壁组织块法和改良I型胶原酶消法培养颞下颌关节髁突成骨细胞,并标记为I组和II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HE染色、ALP染色鉴定成骨细胞.取第4代成骨细胞进行细胞计数、MTT生长曲线及流式细胞仪周期分析,比较2种原代培养方法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异同. 结果 (1)I组和II组培养的细胞经鉴定均为成骨细胞;(2)II组成骨细胞总量约为I组细胞总量的1.5倍;(3)II组成骨细胞MTT生长曲线较I组细胞提前2 d进入对数生长期及达到生长高峰;(4)2组细胞在达到第4代时,细胞周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贴壁组织块法和改良I型胶原酶消化法均适用于颞下颌关节软骨下骨成骨细胞的培养,但改良I型胶原酶消化法可以更快速有效地获得大量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美国ABI 7700、7500荧光定量PCR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评价.方法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评价标准,对20份标本(HBV-DNA)定量检测,评价两种仪器的精密度、准确性、线性、可比性、灵敏度等指标.结果 精密度:ABI 7700批内变异系数(CV)为3.67%~5.58%,批问为4.46%~6.53%;7500批内CV为4.09%~5.61%,批间为4.73%~6.96%.准确性:与标准质控物比较,相对偏差7700为0.93%,7500为2.97%.线性:ABI 7700 r=0.999,7500 r=0.995.灵敏度:ABI 7700、7500能检测到的最低HBV-DNA浓度均为1000 U/ml.两种仪器的可比性:相关系数为0.994,直线回归方程为.y=1.0694x-0.1372.结论 两种荧光定量PCR仪各种指标性能均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