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龄大鼠反复七氟烷麻醉致神经认知障碍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七氟烷组及右美托咪定组,每组10只。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能力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炎症因子及脑损伤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MAP-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α7nAChR和HDAC6蛋白表达。结果右美托咪定改善反复七氟烷麻醉老龄大鼠认知能力,改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降低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炎症因子和脑损伤因子水平,增加α7nACh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HDAC6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右美托咪啶减轻老龄大鼠反复七氟烷麻醉致神经认知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α7nAChR-HDAC6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医学科学的发展导致了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产程疼痛的解剖、生理基础及药物镇痛对产妇生理的有利作用。因此分娩镇痛技术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然而现在的分娩镇痛通常在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即宫口开至3cm开始实施,而初产妇的平均潜伏期为8h,因此很多产妇在分娩镇痛前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疼痛,全产程中实现无痛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研究通过对80例初产妇在潜伏期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探讨潜伏期实施CSEA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修玉芳  黄东林  王颖  肖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53-255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中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30 min、分娩镇痛后2 h、分娩后24 h、48 h和72 h等5个时点的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与分娩镇痛前比较均有升高(P<0.01),且多在分娩后24 h达峰值,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中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100例.Ⅰ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Ⅱ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分娩镇痛前30 min、分娩镇痛后2h、分娩后24h、48 h和72 h五个时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分娩镇痛后血清1L-6、IL-8、IL-10水平与分娩镇痛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分娩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IL-6、IL-8、IL-10浓度变化,Ⅱ组较Ⅰ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应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可有效地降低产妇分娩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6.
韩娜娜  修玉芳 《当代医学》2022,28(3):173-175
目的 观察妇产科腹腔镜手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有清晰意识的妇产科腹腔镜手术者,随机分为全麻组与复合组,各40例.全麻组行静脉全身麻醉,复合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复合静脉全麻,比较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气腹建立后...  相似文献   
7.
修玉芳  黄东林  肖龙  孙玉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8):4844-4845,4847
目的评价不同镇痛方法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血清中泌乳素(PRL)的影响。方法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患者为术后根据临床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I组,n=100);第Ⅱ组患者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组(Ⅱ组,n=100);第Ⅲ组患者为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组(HI组,n=100);分别于剖宫产手术结束时、术后2h、24h及48h抽取产妇静脉血,测定血清PRL,并观察镇痛效果及哺乳情况。结果在剖宫产手术结束时三组产妇血清PRL无明显差异,术后2h、24h及48hII组和Ⅲ组产妇血清PRL值显著高于I组(P〈0.05)。与Ⅲ组比较,Ⅱ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剖宫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及静脉镇痛均增加PRL的分泌。尤其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模式更有效,有利于早期哺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和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EA)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宫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CSEA组(40例)和EA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CSEA组麻醉起效快,术后恢复快 呼吸、循环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CSEA适用于宫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例门诊宫腔镜检查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每组80例。麻醉采用静注咪哒唑仑1mg,1min后静注芬太尼2μg/kg,随后注入。A组丙泊酚2mg/kg,B组依托咪酯0.2mg/kg,监测记录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记录术中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时间及静脉注射痛发生率。结果二组术中镇痛效果及术后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MAP、HR明显下降(P<0.05),A组静脉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均可为无痛宫腔镜检查提供有效的麻醉。但依托咪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注射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乳腺手术的应用。方法:60例行择期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组于静脉注射异丙酚前2 min给予芬太尼1μg/kg,氯胺酮0.4 mg/kg,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和芬太尼。组于静脉注射异丙酚前2 min给予氯胺酮1 mg/kg,术中酌情追加氯胺酮;组于静脉注射异丙酚前2 min给予芬太尼2μg/kg,术中酌情追加芬太尼。结果:、组中发生气道梗阻等并发症明显多于组。组术毕苏醒时间与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组氯胺酮用量与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组芬太尼用量与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组术中MAP、PETCO2与术前和组相比增高明显(P<0.05)。组术中PETCO2与术前和组相比增高明显(P<0.05)。结论:芬太尼、异丙酚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是一种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