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早期免疫强化肠内营养对烫伤小鼠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4只雄性BALB/c小鼠制作20%TBSAⅢ度烫伤模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成2组.每组12只.普通营养组:于伤后2 h开始经口灌喂普通肠内营养剂;免疫营养组:方法同前,在普通营养剂基础上加入谷氨酰胺和精氨酸.2组营养剂糖、脂肪、蛋白质供热比均为82:3:15,热量与氮之比为150:1.每只小鼠营养摄入按732.2 kJ·kg-1·d-1计算,第1天摄入标准量的1/3,第2天摄入标准量的1/2,第3天起摄入全量,每天的计划量分4~6次喂完.2组营养摄入为等氮、等热量、等体积.小鼠连续灌喂7d后处死,取全段小肠.另取10只同品系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同法取材.记录肠集合淋巴结细胞总数,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结中CD3+、CD4+、CD19+及凋亡细胞变化,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肠IgA变化.结果 健康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免疫营养组小鼠肠道淋巴结细胞总数分别为(4.5±0.6)×106、(2.3±0.4)×106、(3.8±0.5)×106个,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后2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但免疫营养组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3组小鼠肠道淋巴结CD3+、CD4+、CD19+细胞数比较情况类似于淋巴结细胞总数.健康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免疫营养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2.1)%、(12.7±2.4)%、(8.0±1.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后2组小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但免疫营养组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健康对照组、普通营养组、免疫营养组肠IgA水平分别为(42±7)、(35±6)、(38±6)μg/cm,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后2组水平明显减低(P<0.05),但免疫营养组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 用强化免疫营养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烫伤小鼠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以足背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足背动脉为血管蒂,设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至足部远端,皮瓣面积略大于缺损面积,皮瓣经开放隧道转移至受区,皮瓣供区以中厚皮片覆盖.结果 本组患者共9例,缺损面积为3.5 cm×2.5 cm~6.0 cm x4.5 cm,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缺损部位功能和外形良好.结论 以足背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具有良好的血运,血管解剖结构恒定,是修复足远端皮肤缺损的可行方法 .  相似文献   
3.
胫后动静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冻伤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足跟部冻伤易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常造成肌腱及跟骨外露,在修复上具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外观,而且其足部正常功能还会因难以负重而受到影响甚至被截肢,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1988年12月~2 0 0 2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胫后动、静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因冻伤引起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效果。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 1~5 4岁,平均34.2岁。均因严寒下在野外驻留导致双侧足跟冻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11例为饮酒过量,3例为神经系统疾病发作,2例为车祸。创面共32个,面积为(1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斧头状”随意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利用面部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周围正常皮肤的弹性力学和几何学原理,设计“斧头状”皮瓣,修复缺损直径最大4.5cm。结果全部“斧头状”皮瓣成活良好,均I期愈合;切口瘢痕不明显,无器官扭转和移位,患者对远期效果满意。结论“斧头状”皮瓣具有设计简便、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及旋转后张力分布均匀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烧伤脓毒症的早期有效诊断方法,对我科住院的27例重度烧伤病人的血浆前降钙素(PCT)水平进行了监测。27例分为3组,各9例:A组没有脓毒症存活,B组有脓毒症存活,C组有脓毒症死亡。采血时间分别为入院时,第一周每日,一周以后每周采血3次。测定方法为夹心免疫烟雾测定法。入院时3组血浆中PCT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脓毒症期间PCT水平明显增高。烧伤面积与血浆中PCT水平没有明显关系,但PCT的高峰值与烧伤面积呈明显的正比关系。死亡组病人的PCT水平(86.8±97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病人(7.5±8.9μg/L)。每天血浆中PCT水平与前一天相比高于10μg/L以上者存在全身性感染并有生命危险,而此值小于3μg/L者则有较好的预后。结论:血浆PCT水平和PCT峰值对于早期诊断严重烧伤病人的脓毒症和判断病人的预后是一个简便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7岁。发现周身散在多发肿物37年,因右臀部肿物明显增大,行动不便,要求切除肿物,于2006—11—27入院。家族中母亲及妹妹均患此病。查体:周身有散在柔软淡红色结节状瘤及褐色斑块,直径0.2~3.0cm,以背部最为密集,面部及四肢散在多发。右臀部肿物巨大,皮肤皱折松垂如裙状,瘤体40cm×66cm。上端起自髂后上棘,前至腋中线,后至骶尾部,下至臀纹,站立时坠至大腿后下段。瘤体表面有广泛咖啡色斑,触之质软,可移动,有垂落感,无压痛。X线片示右髋关节骨质无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儿童浅Ⅱ度烧、烫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8例浅Ⅱ度烧烫伤患儿。共68个创面,单个患儿创面面积<15%。将4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32个创面,予以常规换药治疗,创面碘伏清洗,外用表皮生长因子等包扎,根据渗出情况1~2 d换药1次;研究组36个创面,入院后24 h内创面予以负压封闭引流套装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压力0.02~0.06 kPa之间,1周后拆开负压装置。比较两组创面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创面经过不同处理后均达到愈合目的,研究组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治疗可明显减少创面换药次数,加快愈合时间,并极大的减轻了患儿换药时的痛苦,适用于小儿浅Ⅱ度烧烫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网状植皮治疗四肢皮肤脱套伤,代替传统加压包扎回植中厚网状皮片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应用封闭负压引流(VSD)联合中厚网状皮片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脱套伤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9~56岁。利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代替传统加压包扎技术,7~10 d 后拆除 VSD 装置,观察治疗后植皮成活情况。结果24例患者中16例经过1次手术完成创面覆盖,6例经过2次手术完成创面覆盖,2例患者因肢体挤压伤严重,回植皮片小面积成活且伴有肌肉肌腱外露,后经多次游离植皮及游离皮瓣转移术消灭创面。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网状皮片移植治疗外伤导致的四肢皮肤脱套伤,能对皮片均匀加压并充分引流坏死组织,起到控制感染、促进植皮成活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制侧胸扩张皮肤在手背瘢痕挛缩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21例大面积烧伤后手背瘢痕挛缩患者,应用侧胸皮肤扩张技术预制"多余"皮肤,扩张后的皮肤制备成全厚皮片植于手背瘢痕切除后创面。结果手背植皮皮片成活率约97%,术后皮片收缩低于中厚植皮,且远期效果良好。结论利用预制侧胸扩张皮肤制备成全厚皮片治疗手背瘢痕挛缩时,供区瘢痕隐蔽,所得皮肤质地良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流体止血膜在烧伤患者削痂创面及供皮区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30例烧伤后需行植皮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选取相邻或对称部位削痂创面及供皮区,进行自身同体对照,A组使用0.9%生理盐水,B组使用生物流体止血膜,观察并比较创面出血量及止血时间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出血量分别为(3.52±0.65)g和(1.54±0.35)g,止血时间分别为(89.26±22.35)s和(5.06±1.3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流体止血膜对烧伤患者削痂创面及供皮区有确切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