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诊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探讨急诊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12例急性胆囊结石嵌顿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 行急诊LC治疗 ,207例手术成功(97.7%),5例中转,中转率:2.3%,术后无胆漏、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严格手术适应证,完善术前准备, 选择手术时机,正确手术操作,术中常规腹腔引流,急诊LC治疗结石嵌顿性急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经皮肝胆道镜(PTCS)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1年9月以来的27例经皮肝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临床资料,左肝内胆管结石17例,右肝内胆管结石10例。 结果:27例患者行PTCS过程顺利,术后无残余结石,无并发症。 结论:PTCS术对于老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治疗原发性大网膜扭转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男性,2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d于2008年1月入院。病人3d前突发右上腹疼痛,疼痛较剧,呈持续性,疼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为持续性疼痛,无伴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寒战,当地医院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2d后,未见明显好转,遂到我院就诊。查体:T 37·0℃,P 88次/m in,R 20次/m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术中胆汁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细菌谱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该院急性胆管炎患者241例,根据日本东京指南标准将患者分为不同等级,全部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常规取胆汁送细菌培养,记录胆汁培养结果,数据经SPSS 16.0软件分析统计分析.结果 该组细菌培养阳性率75.1%,共培养出细菌24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9株,阴性菌99株,酵母菌6株.前五位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铅黄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轻度与重度胆管炎的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度与中度(P=0.141)、中度与重度(P=0.647)急性胆管炎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革兰氏阴性菌在中、重度胆管炎患者分布较革兰氏阳性菌普遍(P<0.05).在中、重度急性胆管炎中,多重细菌感染比例较高(P<0.05).结论 胆道感染细菌仍以大肠杆菌及肠球菌为主,重型急性胆管炎较轻型急性胆管炎细菌培养阳性率高.革兰氏阴性菌在中、重度患者中的分布较阳性菌广,重型急性胆管炎中多重细菌感染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胆道探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GIQLI生存质量指标评定156例胆道探查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8、12、16周的生存质量。结果胆道探查患者手术前平均GIQLI指数109.2分,术后2周平均GIQLI指数102.5分(P<0.05),术后8周平均GIQLI指数108.3分(P>0.05),术后12周平均GIQLI指数116.5分(P<o.05),术后16周平均GIQLI指数123.5分(P<0.05)。腹腔镜胆道探查患者(n=69)术后2、8、12周平均GIQLI指数高于开腹胆道手术组(n=87)(分别为106.2±14.1比96.3±11.1,P<0.05;117.6±12.3比106.7±11.6,P<0.05;122.1±10.2比115.6±13.8,P<0.05)。结论 胆道手术患者术后短期生存质量下降,与手术创伤、术后留置T管、手术并发症有关;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后较开腹胆道手术后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6.
小肠血管畸形是小肠出血重要原因之一,既往因小肠出血部位难以确定,治疗上十分棘手。我院使用腹腔镜术中联合双气囊小肠镜治疗小肠血管畸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腹腔镜、内镜技术的发展,对胆石症的微创治疗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已普遍开展,但LC中往往对术前未发现即无征兆的胆总管结石认识不足,结石容易漏诊,有时造成严重后果.我院2004年7月以来LC中发现无征兆胆总管结石26例,一次性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院前急救中早期诱导亚低温治疗(MTH)院外心脏骤停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院外心脏骤停患者50例分为MTH组和对照组各25例.MTH组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抢救并转运至医院,同时给予4℃冷林格氏液静脉滴注和冰袋外敷患者颈部两侧、枕部.到达医院后,采用电脑降温毯实施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急诊科医生院内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比较两组到达医院时的肛门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自主循环恢复和存活例数.结果 MTH组到达医院时的肛门温度[(34.8±0.9)℃]较对照组[(36.5±1.7)℃]明显降低(P<0.05),达到目标温度时间[(2.94±1.93)h]较对照组[(4.94±2.12)h]明显缩短(P<0.05),自主循环恢复和存活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院外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实施诱导亚低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60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分为两组:A组为急诊科医生出诊到现场抢救,同时给予4℃冷林格氏液静脉滴注和冰袋外敷患者颈部两侧、枕部,到达医院后,采用电脑降温毯实施亚低温治疗.B组为在医院急诊科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比较两组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自主循环恢复及存活率.结果 A组达到目标温度时间较B组短[(3.02±0.23)h vs.(5.64±1.12) h](P<0.05).A组自主循环恢复率高于B组(36.7% vs.23.3%)(P<0.05).A组存活率高于B组(20.0%vs.6.7%)(P<0.05).结论 在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实施亚低温治疗安全、可行,并可明显缩短患者达到目标体温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胆道探查手术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采用GIQLI生存质量指标测定156例胆道探查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8,12,16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腹腔镜胆道手术组和开腹胆道手术组术前GIQLI指数无明显差异,腹腔镜胆道患者术后2,8,12周平均GIQLI指数高于开腹胆道手术组(P〈0.05)(106.2±14.1 vs 96.3±11.1,P〈0.05;117.6±12.3 vs 106.7±11.6,P〈0.05;122.1±10.2 vs 115.6±13.8,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后较开腹胆道术后生存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