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并手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关于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 共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新型消化酶制剂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有效率、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腹痛等方面均优于安慰剂组或空白对照组.所有纳入研究均未报道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也无相关经济学评价.结论 新型消化酶制剂均可有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2.
正常的肠道动力对生命至关重要。肠道动力紊乱,尤其是结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如慢性便秘等,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日趋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胃肠道5-羟色胺(5-HT)(血清素)由肠神经系统和肠黏膜嗜铬细胞参与合成与分泌,参与胃肠道多种功能调控。5-HT信号通路异常参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主要围绕5-HT与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1893年,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Santiago Ramóony Cajal最先发现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一百多年来人们对它的超微结构、节律性慢波、功能以及与神经、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研究发现各个ICC网络可能参与肠道不同运动模式的产生,再次引起胃肠动力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4.
5-羟色胺(5-HT)参与调节肠道多种功能。5-HT制剂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结肠动力相关性疾病,但具体作用机制不甚清楚。本文围绕5-HT与结肠动力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以临床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住培学员)64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名住培学员。试验组住培学员采用以消化常见疾病临床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照组住培学员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通过考核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住培学员的理论基础知识、技能操作、病例分析成绩以及分析试验组住培学员的问卷调查比较和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试验组住培学员的理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操作技能及临床病例分析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培学员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住培学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员普遍反映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迅速熟悉和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可作为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并易于理解,有助于指导临床工作、规范医疗行为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并有助于向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化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结论 以临床诊治指南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差异表达关键基因,为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下载2个NAFLD相关的表达矩阵,分别是GSE48452和GSE63067,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分别筛出健康样本和NAFLD样本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P<0.05,|log2FC|>0.5)。采用R4.1.0软件分别筛选出差异表达上下调基因,做出火山图和热图,对共同的差异表达上下调基因做出Venn图。为了了解DEGs的生物学功能和通路,使用DAVID在线工具分别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以P<0.05为判定标准。使用String 11.5网站对DEGs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使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功能模块和关键基因。结果 经筛选共获得25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7个,下调基因18个。基因本体分析提示,DEGs在中性粒细胞激活、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核受体辅助因子的活性、ATP酶活性、细胞-基质交界处、细胞-细胞交界处、细胞周期、内吞作用等方面富集。利用Cytoscape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分别是MMP9、IGF1、CHI3L1、CXCL10、CDKN1A、CCL20、IGFBP2、NRG1。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的8个NAFLD疾病相关特征差异表达关键基因,旨在为更深入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线粒体途径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用0.6 mmol/L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沉积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油酸(OA)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1 mmol/L)、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 mmol/L)。用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分布,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水平。用DCFH-DA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氧的生成量;用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淋巴瘤2、细胞质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油酸可诱导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加,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均可减少细胞内脂滴堆积,二甲双胍高剂量组比二甲双胍低剂量组作用更加明显;OA组HepG2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明显升高,分别为(43.41±7.11)U/L、(29.56±4.11)U/L;二甲双胍低、高剂量处理后细胞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明显降低,分别为(32.44±4.08)U/L、(19.31±3.03)U/L和(26.00±3.11)U/L、(15.11±4.11)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CFH-DA法检测结果提示油酸组细胞活性氧荧光强度为41.21%±4.23%,二甲双胍低、高剂量组细胞活性氧荧光强度均降低,分别为27.44%±3.91%和17.55%±5.1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结果显示,O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组(12.12%±0.72%比3.04%±0.57%,P<0.05),二甲双胍低、高剂量处理HepG2细胞后凋亡均明显降低(8.71%±0.71%,5.71%±0.61%,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提示与Con组相比,OA组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均增加,而B淋巴细胞淋巴瘤2降低(P值均<0.05),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处理HepG2细胞后B淋巴细胞淋巴瘤相关蛋白、细胞质细胞色素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均降低,而B淋巴细胞淋巴瘤2增加(P值均<0.05)。结论二甲双胍可有效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脂肪变性,改善HepG2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中国人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计算机并手工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和Springer中关于生物反馈治疗中国人功能性便秘的对照文献。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4篇文献的结果显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2项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直肠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无统计学差异。5项研究(对照组中医挂线2项,服用泻剂3项)表明生物反馈的效果评估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反馈对未分型的功能性便秘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以及保护机制。方法 体外用0.6 mmol/L 油酸诱导HepG2 细胞脂质沉积,建立NAFLD细胞模型。 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模型组(OA)、姜黄素对照组和姜黄素干预组。采用Bodipy493/503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脂滴分布,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使用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IL-6),采用DCFH-DA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氧(ROS)生成量,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和炎症相关蛋白Bcl-2、Bax、NF-κB、Caspase-3/9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mCytc)。结果 与 Con组比,OA组 HepG2细胞脂质沉积明显增加,而姜黄素干预组细胞脂质沉积明显减少;OA组细胞线粒体明显损伤,而姜黄素干预组细胞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与Con组比,OA组 HepG2细胞上清液TNF-α和IL-6显著升高,而姜黄素干预组细胞上清TNF-α和IL-6明显降低;OA组HepG2细胞绿色荧光强度为(52.24±5.11)%,显著强于Con组【(6.71±2.31)%, P<0.05],而姜黄素干预的HepG2细胞绿色荧光强度降低; OA组 HepG2细胞凋亡率为(12.12±0.72)%,显著增高Con组【(2.04±0.57)%,P<0.05 ],而黄素干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5.71±0.61)%,P<0.05】;与Con组比,OA组细胞Bax、NF-κB和cleaved-Caspase-3/9蛋白表达增强,而Bcl-2和mCytc表达减弱(P均<0.05),而姜黄素干预组细胞Bax、NF-κB和Caspase-3/9蛋白表达减弱,而mCytc和Bcl-2表达增强(P均<0.05)。结论 姜黄素可缓解NAFLD细胞脂肪变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e, DBE)的诊断价值及小肠间质瘤内镜下形态学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形态、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等资料。结果 小肠间质瘤致消化道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50.50±10.21)岁],以黑便、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为主要特征,多伴有贫血、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15.00%(6/40)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前通过腹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病灶。95.00%(38/40)小肠间质瘤病灶经小肠镜发现,5.00%(2/40)首次检查漏诊。小肠间质瘤内镜下表现为边界清楚、质地较硬的半球形或球形黏膜下隆起,黏膜完整或出现浅表糜烂,肠腔狭窄或部分狭窄。手术后评估极低危险度6例,低危险度15例,中等危险度13例,高危险度6例。 结论 DBE是一种安全、准确诊断小肠间质瘤的检查方法,但无法确诊并准确评估其侵袭危险程度和临床预后。如何结合其他诊断信息争取早期发现并准确评估其临床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