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6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患者女,49岁。因右侧上颌后牙充填物脱落1个月来诊。临床检查:18近中牙合面龋,髓腔部分暴露,无探痛、叩痛,冷试无反应,不松动,牙龈未见异常。15、16、17均缺失,已做活动义齿修复,18为基牙。X线片显示:18根尖周无明显病变。诊断:18牙髓坏死。常规去龋,开髓,以#15扩大针探查根管,近根尖1/3时有阻力,稍用力扩锉即出现落空感。根尖定位仪测量结果已超出根尖孔。确定牙齿操作长度后,扩大至#40。氯亚明液冲洗,干燥根管,根管内有大量血色的清亮液体涌出,擦拭后反复渗出,采用棉捻填塞根管数分钟后再取出,渗出停止。根管内置樟脑酚棉捻,氧化锌暂封。…  相似文献   
3.
血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表达克隆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血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Sopox的表达质粒,为研究丙酮酸氧化酶基因Sopox表达的调节奠定基础。方法 将从血链球菌ATCC10557克隆的丙酮酸氧化酶基因Soopox重组到pBV220,表达载体,并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JM105,观察Sopox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结果 通过酶切后电泳鉴定,Sopox基因重组入pBV220并转化入E.coliJM105;经42℃yte nf rg ,SDS-PAGE显示pBV220/Sopox/JM105表达分子量约为65kd的蛋白,与根据Sopox基因DNA序列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一致;pBV220/Sopox/JM105的蛋白表达在42℃诱导4小时后达高峰。结论 丙酮酸氧化酶基因Sopox已被成功地克隆到pBV220/Sopox/JM105的蛋白表达在42℃诱导4小时后达高峰。结论 丙酮酸氧化酶基因Sopox已被成功地克隆到pBV220,并在E.coliJM105中表达。  相似文献   
4.
口腔链球丙酮酸氧化酶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及其调节的分子机理。方法 根据已知的肺炎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spxB)序列设计PCR引物,扩增血链球菌ATCC10557的丙酮酸氧化酶基因,以pUC18及M13mp18、M13mp19为载体进行克隆和亚克隆,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成功地从血链球菌ATCC10557扩增出丙酮酸氧化酶基因,获得该基因的全部序列(1788bp),具有完整的开放读框,能编码591个氨基酸的多肽。结论 血链球菌丙酮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调节血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的分子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α相与β相主牙胶尖在热垂直加压充填法中对根尖区的三维封闭作用.方法 实验筛选出根尖区4mm具有侧支根管或根尖分歧的下颌第一前磨牙20颗,以镍钛根管锉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至F3,将20例样本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α相牙胶与β相牙胶,以热垂直加压根管充填技术进行根管充填.充填完成前、后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根尖区4mm容积进行扫描及三维重建,计算根尖区4mm充填程度即充填后容积与充填前容积之比,观察2种不同相的主牙胶尖对根尖区的封闭效果.结果 2种牙胶的根尖区充填程度均在81%以上,α相牙胶组在根尖区的充填程度与β相牙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α相牙胶组与β相牙胶组均对根尖区有良好的三维封闭效果,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持续性根尖周炎优势菌粪肠球菌临床株的分离、培养、鉴定方法,分离获得粪肠球菌临床菌株.方法 选择30例持续性根尖周炎患者,严格无菌行根尖手术,从切除的根尖及根尖周病变组织中分离培养粪肠球菌临床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鉴定及16SrRNA基因扩增测序分析特异性片段扩增方法进行鉴定,获得粪肠球菌菌株.结果 临床样本中培养出乳白色、边缘光滑、隆起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阳性的球菌17例,生化检测该菌株耐低温、高温、盐、碱特性及糖代谢特点符合粪肠球菌生化特点,16SrRNA基因扩增测序,经过与NCBI数据库比对,与粪肠球菌致病菌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近99%菌株15例,特异性引物扩增可得到目标条带菌株15例.结论 从30例持续性根尖周炎中分离获得粪肠球菌临床株15株.  相似文献   
7.
微创牙科治疗具有无痛、牙体组织损伤小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牙体修复医师的关注和推广。渗透树脂治疗早期釉质龋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微创治疗新方法,本文就渗透树脂治疗的理论基础、渗透性能及影响因素、使用方法、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未经治疗和根管再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探讨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与慢性根尖周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未经根管治疗和需根管再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病例各30例,采集根管内细菌样本,提取DNA,分别设计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所有根管内均可检测到细菌。粪肠球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病例中检出率为53.3%(16/30),慢性根尖周炎未经根管治疗病例的根管为10%(3/30)。白色念珠菌仅检出2例,均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再治疗病例中检出(6.67%),而未经根管治疗病例的检出率为0。结论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在原发的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中检出率较低,在再治疗根管中检出率增高,可能与根管治疗时再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型猪牙髓对牙本质自酸蚀和全酸蚀粘接系统的组织病理学反应,研究不同牙本质粘接剂对牙髓组织的刺激.方法 在小型猪磨牙及前磨牙上备洞,分别涂布4种牙本质粘接剂,玻璃离子充填,术后1d、3d、7d取牙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术后1d各组均表现为成牙本质细胞排列紊乱、毛细血管扩张;术后3d、7d自酸蚀组牙髓逐渐恢复正常,全酸蚀组仍可见炎症性病理变化.结论 自酸蚀粘接系统对牙髓组织刺激轻微,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牙髓组织的刺激较重.  相似文献   
10.
牙髓炎、根尖周炎及牙周炎均为细菌感染性疾病,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有关.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主要毒力因子,它通过与特异性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s)结合,引起细胞活化,释放炎症因子,从而导致炎症的发生、发展.TLRs能够广泛识别体内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在机体先天免疫反应及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LPS与TLRs的研究较多,本文就TLRs结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在口腔厌氧菌感染中的研究等内容作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