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例1 男,32岁,结婚3年,无精症.夫妻双方体健,妻子妊娠期间无病毒感染及有害物质接触史,妇科检查未见异常.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提示患者核型为46,XY,t(2;19)(2pter→2q37∷19q13→19qter;19pter→19q13∷2q37→2qter),见图1.妻子染色体核型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734例遗传咨询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对前来遗传咨询的734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734例患者中查出染色体异常的核型97例,异常检出率为13.22%。染色体数目异常45例(46.39%),结构异常51例(52.58%)。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智力低下、不良孕产史、原(继)发闭经、无精症、性发育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疑是染色体病的遗传咨询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TPPA、TRUST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对不同梅毒患者的血清进行测定,并分析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为临床选择最佳的梅毒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皮肤科确诊梅毒患者136例,以及同期我院正常健康体检者50例。结果一、二、三期梅毒患者TPP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100%、100%;TRUST法阳性率分别为78%、92%、83%;电化学发光法阳性率均为100%。结论三种检测方法中电化学法检测阳性率略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分析医院临床分离获得的致病性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M27-A方案微量法测定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MIC80值,观察伊曲康唑体外抗真菌效果。结果共收集白色念珠菌33株,药敏结果敏感率显示,敏感为66.66%(22/33),剂量敏感为27.27%(9/33),耐药为6.06%(2/33)。结论部分白色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敏感性降低;M27-A微量法操作方便,准确性高,检测结果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降钙素原及CRP在外科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CRP在外科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007年至2008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收治的患者60例,按感染程度分为无感染对照组(22例)、重症感染组(13例),局部感染组(25例)。检测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全身感染时,血清PCT和CRP浓度升高均有显著性(P〈0.05),但PCT显著性更高。PCTt〉2μg/L作为全身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CRP。结论与CRP相比,PCT是一个较好的外科感染的诊断指标,能有效地发现早期重症感染,以指导临床早期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活性。方法采用E-试验法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分离的88株MRSA进行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的MIC检测,并比较MIC50和MIC90的大小。结果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对MRSA的体外活性均较好,全部敏感且表现为极低的MIC值。其中莫匹罗星和替加环素的MIC90均未超过0.25μg/mL。结论莫匹罗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对MRSA活性较好,可作为MRSA感染治疗的有效选择,莫匹罗星是治疗MRSA相关的皮肤和浅表外伤感染的有效的局部外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免疫测定方法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探讨免疫学测定的方法,进展及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结论:免疫学测定方法的进展主要在于自动化和简便化两个方面,其临床应用已遍及医学检验的各个方面,已与临床各学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染色体G显带技术是研究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基础,整个制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因素都可影响染色体标本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0.
荧光定量PCR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385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喜琴  李钟洙 《吉林医学》2006,27(9):1033-1033
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技术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加入荧光测试探针进行定量分析。因完全封闭操作,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1]。目前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检测临床各种标本中的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我科从2004年3月到2005年12月有计划地收集前来我院就诊的患有外生殖器疾病患者的分泌物标本,使用安普利公司生产的荧光PCR仪及相关试剂检测标本中的解脲支原体DNA(UU-DNA),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经严格筛选(单一感染)采用的病例标本共602份,其中支原体感染385例(培养法),衣原体感染17例(培养法),淋球菌感染40例(培养法),念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