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正>功能性三尖瓣关病变闭不全(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指三尖瓣结构非器质性的病变,占所有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的80%~85%。左心瓣膜病变患者进行左心瓣膜手术(leftsidedvalvesurgery,LSVS)后出现FTR是心脏外科常见的瓣膜病变。即便术后患者左心功能及肺动脉压力恢复满意,如果任由FTR进展而不作干预,最终仍可导致不可逆的右心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虽然最新的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报道本院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脱术后的远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因慢性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共2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及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在3.7~83(41.8±16.1)岁,女性患者81例(27.3%),NYHA心功能Ⅳ级41例(13.8%),术前合并房颤140例(47.1%),既往接受过心包剥脱术70例(23.6%),结核性心包炎有182例(61.3%),特发性心包炎有99例(33.3%)。本次手术剥脱完全者281例(94.6%),体外循环下手术48例(16.2%),21例患者同期接受了二尖瓣或三尖瓣手术。手术死亡13例,手术死亡率4.4%(其中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49例,死亡7例,死亡率2.8%;体外循环下手术48例,死亡6例,死亡率12.5%)。平均随访55.7月,失随访38例(12.8%),随访中死亡13例。手术时年龄、术前房颤及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而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OR=4.03(1.5-10.5)。结论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治疗安全有效,再次心包剥脱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是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机理与心肌梗死所致的继发性左心室扩张重构及二尖瓣瓣叶牵拉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二尖瓣瓣叶和瓣下结构并无结构性病理改变。随着冠状动脉缺血性疾病(CAD)的日益多发,有报道指出心肌梗死患者中高达40%的个案出现IMR。然而,IMR患者的长期预后普遍欠佳,资料显示即使患者出现轻度IMR,亦会增加其心血管事件死亡率,IMR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62%,远逊于单纯CAD患者。因此,IMR的治疗已成为近年瓣膜病以及冠心病领域的焦点,吸引了大量临床研究对于IMR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其治疗策略做出报道,并提出针对IMR治疗的多种不同外科手术策略。对于严重IMR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二尖瓣外科干预是目前研究得出较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轻中度IMR的治疗,目前缺乏共识,手术方案需要基于患者的二尖瓣病变及基础疾病情况做出个体化的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方法、疗效等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9年9月,5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介入封堵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30例,室间隔缺损24例。14例ASD采取胸骨右缘第4肋间小切口,经右心房途径封堵;16例ASD通过股静脉穿刺,经血管内途径封堵。24例VSD经剑突下小切口右室前壁途径封堵。结果 经胸封堵24例VSD,均顺利。经胸封堵ASD中,有1例在术后7 h发生封堵器移位,紧急开胸在体外循环直视下取出封堵器,修补ASD。16例经股静脉途径封堵ASD中,手术顺利13例,封堵失败3例,封堵失败后改经胸小切口封堵2例,改体外循环下直视手术1例。46例随访3~103个月,平均(21.3±16.2)个月,未见封堵器移位、脱落、明显残余分流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股静脉途径或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封堵安全有效,无射线辐射,操作简单易普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