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术前基于胸部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经术前内镜活检及术后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其中100例淋巴结转移、268例无淋巴结转移,按比例3 ∶ 1将其分为训练组(包括201例无淋巴结转移和75例淋巴结转移)和验证组(67例无淋巴结转移和25例淋巴结转移)。自胸部CT中提取食管癌病灶的影像组学特征,并以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降维,筛选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关联度高的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构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模型,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提取1 046个组学特征参数,经LASSO降维筛选出11个特征参数用于建立预测淋巴结转移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组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敏感度为84.00%,特异度为75.12%,准确率为77.54%;于验证组的AUC为0.82,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7.61%,准确率为78.26%。结论 术前基于胸部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52 岁.反复脐周无明显诱因疼痛 10 d,呈阵发性绞痛,无放射痛,伴腹胀、恶心、呕吐.肠镜提示:横结肠菜花样病变,表面糜烂,边界不清,管腔狭小. CT表现:横结肠局部肠壁增厚,带蒂结节突向腔内,大小约32 mm×28 mm,平扫密度相对正常肠壁低,CT均值约-17 HU (图1 ),增强动脉期黏膜局部欠光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术前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CT影像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完全缓解后肿瘤复发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接受放化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后且通过定期复查和随访确认肿瘤复发情况。最终入组77例患者并随机分为训练组(38例无复发和11例复发)和验证组(19例无复发和9例复发)。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2周进行增强CT扫描,分别提取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的食管癌病灶组学特征参数,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数据降维筛选关联特征,通过逻辑(Logistic)回归方法构建预测模型并利用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DCA)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结果:通过特征降维在平扫期、动脉期和静脉期内分别筛选出4个、5个和5个组学特征用于建模。基于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CT影像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中取得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6、0.952和0.959;在验证组中取得的AUC分别为0.708、0.930和0.91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动脉期和静脉期CT影像的组学模型相比于基于平扫期CT影像的组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纵隔淋巴瘤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特征,分析纵隔淋巴瘤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纵隔淋巴瘤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以及增强扫描。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坏死组39例和非坏死组29例。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大小、位置、边缘、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CT扫描和增强扫描特点。分析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因素,采用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独立因素。结果68例纵隔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中,前纵隔淋巴瘤13例,中纵隔淋巴瘤1例,后纵隔淋巴瘤4例,跨区生长淋巴瘤50例。肿块大小3.6cm×4.8cm~11.4cm×12.1cm,43例呈现多个结节融合成团。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形态肿块,呈分叶状或波浪纹状,38例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41例呈现轻中度强化,强化幅度10~25HU。病理类型、病灶最大径、强化平均CT值与纵隔淋巴瘤坏死均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累计纵隔范围无关(P>0.05)。病灶最大径和强化平均CT值是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独立因素(P<0.05)。病灶最大径和强化平均CT值影响纵隔淋巴瘤坏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744。结论CT对纵隔淋巴瘤的诊断准确率高,是临床诊断鉴别纵隔淋巴瘤的重要手段。病灶最大径和强化平均CT值对纵隔淋巴瘤坏死的影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和整理3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病例1、2),1例患者为低血糖脑病(病例3),3例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头颅MRI共同表现为胼胝体压部类圆形或者“回旋镖”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FLAIR序列及DWI序列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复查的病例病灶缩小或者消失。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可逆性异常信号,MRI检查可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目的,经对病因合理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