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徐岩  陈仲清  余让辉  李国锋  王晓俏 《医药导报》2009,28(11):1427-1431
目的 制备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简称微球)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W1/O/W2双重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研究实验过程中有机相PLGA浓度、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内水相体积、外水相聚乙烯醇(PVA)浓度几项因素变化对罗哌卡因 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粒径、表面形态﹑载药量﹑包封率和突释行为的影响。结果有机相PLGA浓度在制备微球的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因素。随着PLGA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增大,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突释降低;外水相/有机相体积比增大,微球粒径增大, 载药量﹑包封率明显提高,微球表面更加光滑﹑微孔减少,突释降低;随着内水相体积增加使得微球表面的微孔明显增多,突释增加,载药量﹑包封率降低;当外水相PVA浓度由0.5%增加到2%,微球粒径变小,突释效应增加。通过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形状为球形,外观光滑圆整,粒径分布均匀,其中>90%分布在20~70 μm。罗哌卡因载药量(7.48±0.33)%,包封率(70.97±2.36)%;醋酸地塞米松载药量(1.52±0.16)%,包封率(57.30±1.17)%。结论采用W1/O/W2双重乳化 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罗哌卡因加醋酸地塞米松PLGA微球;以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在体外具有明显的缓释行为,释药曲线呈典型S形三阶段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无创通气(NIV)辅助治疗急性重度哮喘发作的疗效。方法:将急性重度哮喘发作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6),接受常规治疗和加用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FEV1和氧合指数较前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中支气管舒张药吸入总量、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NIV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可加快急性重度哮喘发作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减少气管舒张吸入剂的需要量及缩短ICU和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以收治的48例脓毒症和32例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测量法检测血清中CRP含量,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定量分析血清中PCT 含量.结果 一般脓毒症患者与非感染性SIRS患者相比,血清PCT [(3.02±2.58)μg/L vs (0.85±0.63) μg/L,P<0.01]和CRP [(45.23±15.12)mg/L vs (32.25±9.32) mg/L,P<0.05]水平升高.严重脓毒症患者与一般脓毒症患者相比,血清PCT [(7.12±2.34) μg/L vs (3.02±2.58)μg/L,P<0.01]和CRP [(78.16±14.02) mg/L vs (45.23±15.12)mg/L,P<0.01]水平显著升高.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02±0.054,CRP为0.726±0.0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SIRS方面PCT优于CRP,在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两者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小鼠坐骨神经旁包埋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的研究。方法16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各组分别于坐骨神经旁包埋罗哌卡因-醋酸地塞米松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DXM-PLGA-MS)、罗哌卡因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RoP-PLGA-MS)、空白乳酸-羟基乙酸微球(PLGA-MS)400mg·kg-1。每组植入微球后按0.5、1、2、4、8、12、24、36、48、72、96h时间点,以小鼠热踏板法检测小鼠埋药侧小鼠舔后足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值的变化评价微球镇痛效果,每个时间点测定5只小鼠;小鼠热踏板测定结束后摘眼球取血,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血浆罗哌卡因浓度。结果药效学实验表明ROP-DXM-PLGA-MS组麻醉镇痛时间达72h以上较RoP-PLGA-MS组36h明显延长(P<0.01),空白微球未显示麻醉镇痛作用;药动学实验显示A、B两组罗哌卡因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MRT、t1/2分别为117.8和119.8ng·ml-1,24和12h,8793.2和6861.15ng·h·ml-1,43.7491和38.7743h,65.799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在重症中暑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1.125、2.25、4.5 mg/kg)HSYA腹腔注射预处理小鼠,建立重症中暑(sHS)小鼠模型,分为低、中、高剂量HSYA中暑组、单纯中暑组及正常对照组,12只/组。初步观察及比较各组热耐受的情况,以确定HSYA最佳治疗剂量;后使用中剂量HSYA及RIP1活化抑制剂Nec-1预处理小鼠,分组为HSYA+HS组、Nec-1+HS组、HS组及正常对照组,8只/组,观察72 h恢复期核心体温变化特征,比较热耐受情况及生存情况。给予相同处理因素处理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HS组,HSYA+HS组及Nec-1+HS组,正常对照组6只,其余18只/组,分别于重症中暑恢复期不同阶段(0、2、6、12、24 h)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小鼠,收集小鼠的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及血液样本,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HMGB1水平及血清中TNF-α、IL-6及HMGB1水平;Western ...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重症肺炎患者流行病学与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各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并分析各种预后因素。结果死亡与存活患者既往有慢性肺病(chronic lung disease,CLD)、入院时体温低于36℃、B型脑钠肽(BNP)≥800 pg/mL及血乳酸(Lac)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炎症指标死亡与存活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初始抗生素方案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36.36%、50.00%和30.00%,以初始抗生素方案以喹诺酮类联合β内酰胺类最高,且住院时长和费用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呼吸衰竭、休克、昏迷、耐多药微生物(MDR)感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延迟和贫血是引起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的高危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以阻止肺炎的持续恶化,防止重症肺炎的发生,以提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 PCT) 、C反应蛋白(CRP)在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ICU收治的48例脓毒症和32例非感染性SIR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比浊测量法检测血清中CRP含量,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定量分析血清中PCT 含量。结果 脓毒症患者与非感染性SIRS患者相比,血清PCT [(3.02 ±2.58)μg/ L vs (0.85 ±0.63) μg/ L,P < 0.01] 和CRP [(45.23±15.12)mg/L vs (32.25±9.32) mg/L,P<0.05]水平升高。严重脓毒症患者与脓毒症患者相比,血清PCT [(7.12 ±2.34) μg/L vs (3.02±2.58)μg/L,P<0.01]和CRP [(78.16±14.02) mg/L vs (45.23±15.12)mg/L,P<0.01]水平显著升高。ROC曲线下面积,PCT为0.802±0.054 ,CRP为0.726±0.0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鉴别脓毒症和非感染性SIRS方面PCT优于CRP。在评估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方面,二者均为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进行了解,探讨预防感染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25例)和非机械通气组(35例)。观察两组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菌株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机械通气患者感染G^-菌株125株,G^+菌株25株,非机械通气患者感染 G^-菌株34株,G^+菌株15株。其中,感染的主要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机械通气患者常用抗生素对 G^-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机械通气组患者。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比非机械通气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而且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为2组(n=30),观察组给予无创序贯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有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气分析、血乳酸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PaO_2、PaCO_2、SpO_2和VAP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可提高SpO_2,降低PaCO_2和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