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脑胶质瘤手术辅助局部热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120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行单纯肿瘤手术切除(常规治疗组),61例行肿瘤手术切除辅助术中、术后局部间断热化疗(综合治疗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综合治疗组平均生存(35.35±4.35)个月,常规治疗组平均生存(8.65±3.25)个月,综合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生存年限显著延长(P<0.01),而并发症并未增加.CT扫描可观察到残留肿瘤逐渐变小、液化、消融.结论 脑胶质瘤手术辅助局部热化疗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肿瘤复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硬膜外血肿术后发生脑水肿的30例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及预后与年龄、性别、术前意识水平、临床状态、血肿体积、血肿部位、中线移位程度、瞳孔大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时间的关系。结果 6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共有30例患者出现脑水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是否有昏迷、年龄及血肿的部位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P〉0.05);术前GCS评分、临床状态、受伤至手术时间、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血肿量、瞳孔大小、临床状态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P〈0.05);且发现术前瞳孔大小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因此手术前后应仔细评估患者发生脑水肿相关因素,减少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神经内镜治疗(实验组)和68例经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的HICH患者,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15.126,P0.001),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9.591,P0.001),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289,P=0.024),2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3,P=0.028),是否破入脑室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0.045,OR=0.646,95%CI 0.447~1.245)。结论神经内镜在HICH中的治疗效果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虽受到是否破入脑室的影响,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对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5例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ICP检测器进行监测,对照组采用经验判断或影像学变化等常规方法,比较两组治疗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预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ICP监测判断颅脑外伤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将9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经颞叶皮层切开手术清除血肿,观察组采取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进行两组的差异分析.结果:统计两组的术后昏迷结束时间以及术后三日复查血肿的清除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出血应用低剂量甘露醇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2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其分组,对照组(n=46例)采用低剂量甘露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者(n=46例)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脑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MMSE和ADL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2.61%)低于观察组(97.83%),而不良反应发生率(21.74%)高于观察组(4.35%),P<0.05。结论:脑出血应用低剂量甘露醇联合吡拉西坦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术前、术中、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0例按健侧及患侧术前、术中、术后监测病人ICP、CPP、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cO2)和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程,患者的CPP值逐渐升高,ICP值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术前、术中、术后两两比较显示,患侧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ICP较健侧降低(P<0.05),ICP在术中、术后亦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病人CPP高于健侧(P<0.05)。术前、术中、术后病人的rScO2、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rScO2水平与CPP呈负相关(P<0.05),与ICP、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IRs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可及时获得出血的情况,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在术前、术中、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20例按健侧及患侧术前、术中、术后监测病人ICP、CPP、脑组织血氧饱和度(rScO2)和生命体征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手术的进程,患者的CPP值逐渐升高,ICP值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术前、术中、术后两两比较显示,患侧术前、术中、术后患者的ICP较健侧降低(P<0.05),ICP在术中、术后亦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病人CPP高于健侧(P<0.05)。术前、术中、术后病人的rScO2、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rScO2水平与CPP呈负相关(P<0.05),与ICP、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IRs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可及时获得出血的情况,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测定52例脑震荡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SE水平。结果脑震荡患者在伤后24 h内血清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浓度有降低。结论血清中NSE的检测可反映出脑组织的损伤情况,可作为脑震荡诊断中的神经生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微创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HICH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以钻孔引流微创术联合尿激酶溶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ICH中采用钻孔引流微创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