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一个正常且必要的结构,一般在婴儿出生后不久自发关闭,在出生几周后仍开放则为异常现象.动脉导管未闭对生理及临床的影响主要是由导管的大小和病人自身心血管基础状态决定的.多数研究表明及早处理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可改善患儿预后,药物治疗有肯定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故目前主张对该病的治疗应有选择性.因此,预测新生儿动脉导管自发性关闭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病例、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全新的评价组织硬度的成像模式,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ARFI)属于弹性成像的一种,根据该原理开发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可无创评估人体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本研究探讨VTQ技术在鉴别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变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5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0个月"人院.检查: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M级收缩期杂音,P:亢进,口唇无发绀.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扩大,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 CS)增宽,动态观察见CS与左房直接相通,两者之间共同隔缺损,CS右房人口处内径约15 mm,部分切面显示与二尖瓣间有一定距离约2 mm,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左房与CS血流直接汇合经冠状窦口回流入右房(图1),经左上臂静脉注射维生素C+50o碳酸氢钠行右心声学造影,造影剂微泡未在左房出现,均直接进人右房、右室,排除左上腔静脉残存(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超声提示: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unroofed coronary sinussyndrome,UCS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170名早产儿(孕周〈37周),均在出生后24h内入院,高频及常规超声心动图连续观察动脉导管,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出生后24h内完成,以后每天随访观察至第7天,若此期间发现动脉导管已经闭合,则不再继续随访检查。其中16名早产儿动脉导管出生7d内未自然关闭,为动脉导管早期未自然关闭(早期PDA)组,另从7d内自然关闭组中随机选取32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探头及常规心脏探头测量动脉导管内径、左房前后径与主动脉根部内径比值(LA/AO)。结果早产儿动脉导管于24、48、72h内自然关闭率分别约18.8%(32/170)、61.2%(104/170)、78.8%(134/170),7d内达90.6%(154/170),即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率约90.6%(154/170)。高频超声对动脉导管二维及彩色血流长度完整显示率均高于常规超声[82%(39/48)w46%(22/48),P〈0.001,100%(48/48)w77.1%(37/4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频超声测得早期PDA组动脉导管的内径大于对照组[(2.08±O.4)mm vs (1.09±0.22)mm,P〈0.001],以1.55mm为临界值,预测早生儿出生后7d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5%、90.6%,准确性为66.5%。结论高频超声能明确诊断早产儿PDA,在精确显示动脉导管结构上优于常规超声心动图:动脉导管内径越大,早期自然关闭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5.
余瑕  黄洁  林仙方 《临床荟萃》2011,26(4):296-297,300,F0002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DCM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左心室有无血栓形成分为无血栓组和有血栓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栓组共18例(9.6%),与无血栓组相比,该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低,(28.9±9.8)%vs(36.4±6.6)%(、11.3±3.3)%vs(17.1±5.2)%,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较大,(48.6±4.1)mm vs(43.2±5.1)mm、(61.7±4.7)mm vs(51.8±5.3)mm;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发生率较低(22.2%vs 70.5%,均P〈0.01)。结论 DCM患者LAD及LVIDs较大、左心室心肌收缩力下降明显者易导致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二尖瓣中重度MR有对抗左心室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