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serum cholinesterase, CHE)水平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ADHF)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急诊入院的ADHF患者, 最终纳入研究244例, 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 依据CHE四分位数的第一和第三分位对患者分组并进行随访, 对组间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进行比较。随访的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恶化住院的复合终点, 次要终点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或时依Cox回归或分层Cox比例风险分析识别主要和次要终点发生风险, 并构建临床、生物标志物和两者的复合模型。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CHE分组的生存曲线并比较其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CHE水平和其他营养和预后指标的曲线下面积, 以识别复合终点事件。结果在350 (100, 683) d的随访期内, 158例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在调整了主要混杂因素的多变量Cox分析中, 胆碱酯酶水平与复合终点显著相关。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无论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中不同肾上腺素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CPR抢救的280例患者,对其基本资料、肾上腺素累计用量、CPR结局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PR结局与患者肾上腺素累计用量具有相关性,肾上腺素累计用量≤5 mg的患者获得非自主循环恢复的可能性更大(P<0.05);CPR后存活与患者心脏骤停的病因、肾上腺素累计用量有关,心源性心脏骤停、肾上腺素累计用量≤5 mg的患者CPR后存活可能性更大(P<0.05)。结论肾上腺素累计用量与CPR结局密切相关,可将CPR肾上腺素累计用量>5 mg作为停止复苏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院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危险分层。方法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128例,依据术后10 d是否发生MACEs分为MACEs组62例,非MACEs组6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根据OR值对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MACEs组年龄、心率、ST段抬高总幅度、平均ST段抬高幅度,以及饮酒、下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Ⅱ~Ⅲ级比率与非MACE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左室射血分数等与非MACE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4.45,95%CI:1.65~12.04,P=0.003),入院时心率≤67次/min(OR=3.47, 95%CI:1.25~9.63,P=0.017)、ST段抬高总幅度≥1.15 mV (OR=10.08,95%CI:2.64~38.53,P=0.001)、下壁心肌梗死(OR=7.78,95%CI:2.11~28.69,P=0.002)、Killip分级Ⅱ级(OR=4.21, 95%CI:2.96~6.32,P0.001)、Killip分级Ⅲ级(OR=8.38, 95%CI:4.56~13.53,P0.001)是院内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危险分层结果显示,高风险组院内MACEs发生率(86.54%)高于低风险组(22.37%)(P0.05)。结论高龄(60岁)、入院时心率(≤67次/min)、Killip分级Ⅱ~Ⅲ级、下壁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总幅度≥1.15 mV是STEMI患者行pPCI治疗后发生院内MACEs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识别危重患者、及时行pPCI治疗。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目的:探讨急诊PCI(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时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左心室壁瘤(left ventricular aneurysm,LV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锦州医科大学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诊断为STEMI并行pPCI术的患者240例,按照是否发生LVA分为LVA组(32例)和非LVA组(20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LVA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总缺血时间分级(<6 h、6~12 h、>12 h)的延长,LVA发生率逐渐升高(χ2=12.4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缺血时间、入院时心率(beat per minute,bpm)、Killip分级(≥Ⅱ级)、≥4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2级为LV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dds ratio,OR)依次为1.400(95%CI=1.163~1.687,P=0.000)、1.054(95%CI=1.011~1.099,P=0.014)、14.041(95%CI=3.131~62.970,P=0.001)、7.419(95%CI=1.222~45.053,P=0.029)、12.034(95%CI=1.456~99.450,P=0.021);而既往心绞痛为LVA发生的保护因素,OR值为0.066(95%CI=0.010~0.424,P=0.004)。结论:心血管医生应及时评估LVA的形成风险,pPCI治疗且达到术后TIMI血流3级对于预防LVA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罪犯病变的形态学特点.方法 入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类型,将患者分为STEMI组(45例)和NSTEAC...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