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分析病因不明需行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价值和安全性,为临床避免误诊及肾穿刺活检的指征掌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科收治的261例不能确诊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血液透析患者行肾穿刺活检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穿刺活检病理类型分为慢性肾衰竭组、急性肾损伤(AKI)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组(简称慢功加重组),总结各组的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61例肾衰竭患者中,慢性肾衰竭组100例,AKI组84例,慢功加重组77例。肾穿刺活检术后经1年随访,共计125例(47.9%)患者进入ESRD需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其中慢性肾衰竭组100例、AKI组2例、慢功加重组23例。136例患者经积极治疗肾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摆脱血液透析,其中AKI组有82例、慢功加重组有54例。2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慢性肾衰竭组14例,AKI组3例,慢功加重组5例,以上并发症均为一过性发生,未对患者造成实质性的严重损害。结论对病因不明确需行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有助于更好的挽救肾功能,避免过渡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及毒素清除的效果。方法选择重庆三博长安医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HDF治疗[2次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1次HDF],治疗组采用HFHD治疗(2次LFHD+1次HFHD)。比较透析前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清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除清蛋白外)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FHD和HDF均能有效清除炎症介质及中、小分子毒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RP、IL-6、PTH、β2-MG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FHD清除炎症介质及中分子毒素的效果更优于HDF。而在小分子毒素(肌酐)清除方面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HD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及中、小分子毒素,并且治疗费用低,不需要特殊设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肾脏活检病理检查对各种肾脏病明确病理及病因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随着超声引导下经皮肾活检逐渐取代传统手动肾活检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1],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出血仍是常见并发症。而严重的术后出血发生率虽低,但一旦发生,常需介入或手术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改变用于成人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患者病情评估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肾科确诊的成人HSPN患者,剔除检测前曾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后共纳入38例,对每例纳入研究的患者入院初诊时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19~+、CD16~+CD56~+)、尿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进行分析。同时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hs-CRP的水平,比较成人HSPN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hs-CRP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并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HSPN患者hs-CRP和尿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N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CD16~+CD56~+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P0.05),CD8~+和CD19~+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5),且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HSPN患者中,随着蛋白尿程度加重和hs-CRP浓度升高,CD3~+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P0.05),而CD19~+、CD16~+CD56~+细胞百分率明显上调(P0.05)。结论成人HSPN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异常,且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的改变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监测HSPN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超在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在西南医院肾科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 895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84例,女性911例,年龄18 ~79岁,平均57.2岁.根据其术前有无彩超检查定位分为物理检查组及超声检查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切口大小、手术一次性成功率、术前定位与最终手术部位匹配率、术后l周内瘘闭塞率、术后1个月内瘘成熟率及2个月后内瘘可穿刺率.结果 超声检查组手术一次性成功率为95.8%,术前定位与最终手术部位匹配率为99.7%,2个月后内瘘可穿刺率99.8%,均明显高于物理检查组(P<0.05);手术时间为(63±18) min、手术切口为(3.1±0.4)cm,术后1周内瘘闭塞率3.9%,均明显低于物理检查组(P<0.05);术后1个月内瘘成熟率因物理检查组未常规检查无法比较.结论 彩超可显著提高尿毒症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一次性成功率、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早期闭塞率,并且通过术后的早期监测可及时发现内瘘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及PKH26作为人真皮多能干细胞(human dermis multipotent stem cells,hDMCs)标记物进行体内示踪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以Brdu和PKH26标记培养的hDMCs,在体外观察其标记效果。将标记的hDMCs以2×10^6个细胞/只尾静脉移植经6Gy全身照射的C57BL/6J小鼠,检测hDMCs在各脏器的定植与分布。结果 Brdu和PKH26在体外均能很好地标记hDMCs,在体内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hDMCs,尚不能检测到PKH26标记的hDMCs。结论与PKH26相比较,Brdu更适合作为hDMCs体外标记及体内示踪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反复恶心、呕吐、头痛、少尿16d入院。患者听信民间偏方能治妇科疾病,将火药约10g煮沸成汤口服,随之出现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咖啡样、黏液样物质,无双侧腰部胀痛,渐出现尿量减少(约400mL/d),伴有颜面、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35(IL-35)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 年3 月~2017 年6 月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和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零医院泌尿科收治的86 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和60 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检测血清IL-17 和IL-35 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血清IL-17 和IL-35 水平差异。Kaplan-Meier 生存分析不同血清IL-17,IL-35 水平前列腺癌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Cox 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IL-17,IL-35 水平(65.23±14.46pg/ml,132.15±23.65pg/ml)高于对照组(25.12±7.49pg/ml,61.42±10.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07,21.684,均P < 0.001)。肿瘤分期pT3a,组织学分级Gleason 3-5 级,淋巴结转移和术前PSA ≥ 10 ng/ml 患者血清IL-17,IL-35水平高于肿瘤分期pT1-2,组织学分级Gleason 1-2 级,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术前PSA < 10ng/ml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65,24.656,10.057,13.086;21.474,57.937,11.433,14.650,均P < 0.001)。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IL-17 水平组,高血清IL-35 水平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总生存率低于低血清IL-17 水平组,低血清IL-35水平组(Log-Rank χ2=7.031,4.701;7.832,5.483,均P < 0.05)。Cox 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 3~5 级、淋巴结转移、高水平IL-17,IL-35 是前列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 < 0.01)。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IL-17,IL-35水平明显升高,IL-17,IL-35 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侧侧吻合的使用情况以评估其临床运用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67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侧侧吻合组(观察组,n=35)和功能性侧侧吻合组(对照组,n=32),观察2组内瘘成熟时间、首次手术成功率,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可穿刺血管长度(采用可穿刺血管长度/腕横纹至肘横纹长度)。结果 2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透析中平均血流量、首次手术成功率等内瘘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 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 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可穿刺血管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前臂或上臂动静脉侧侧吻合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血管资源,减少术后血栓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辐照穴位治疗慢性腰背痛的有效件和安全性.方法 筛选4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随机分成聚焦超声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取足三里、委中、腰夹脊穴,每个穴位辐照10 min/d,连续辐照5 d为1个疗程,安慰剂组无能量输出.治疗前,治疗后即刻,随访1、7、14、21、28 d采用VAS评分.结果 聚焦超声治疗后即刻,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优于安慰剂对照组的27.8%(P<0.01);随访中,两组的VA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聚焦超声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对照组治疗后1 d与治疗前对比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7天以后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33).1例有较轻副反应发生,副反应发生率为5%.结论 聚焦超声辐照穴位治疗慢性腰背痛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