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GCAB)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方法对1例26岁女性发生于右前臂、同时累及皮肤、皮下软组织及尺骨中下段的巨细胞性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X线片显示右尺骨中下段局部骨皮质欠规整,边缘骨质硬化,桡侧骨质不均匀增厚,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膜反应。MRI显示右前臂软组织边界欠清,其内见T1W1等信号,T2W1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内信号欠均匀,其长轴与肢体长轴一致,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病灶呈匍匐性生长,邻近骨质受侵,皮质欠完整。巨检见右前臂皮肤呈暗红色,表面有紫色颗粒状突起,病变皮肤稍高出正常部位。镜检见骨外软组织病变浸润骨骼肌、脂肪组织,取代骨小梁间的骨髓组织。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梁索状或片状排列,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部分结节内见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性单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细胞团内见微血管腔和单个细胞胞质空泡,内含单个或多个红细胞;部分结节内肿瘤细胞围绕在微血管周围呈同心圆排列形成洋葱皮样外观。肿瘤间质中见薄壁血窦,大血管壁不规则增厚伴黏液样变性,小血管周边嗜碱性黏液样基质内见多个细胞围成的小腔隙,小腔周围细胞增多彼此相连形成融合趋势,可能是肿瘤细胞团形成的早期形态。肿瘤细胞形态温和,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及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弥漫(+),大部分肿瘤细胞CD34和CD31强(+),巨细胞CD68(+);肿瘤细胞聚集区内小血管周围细胞及部分卵圆形细胞、梭形细胞SMA强(+)、calponin弱(+)。结论 GCAB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形态的罕见的先天性血管源性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缓慢、惰性生物学行为特点,是一种中间性软组织肿瘤。  相似文献   
2.
余挽澜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9):901-902
目的阐述乳腺恶性血管外皮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恶性外皮瘤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大体肿瘤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清,切面质细腻,灰白灰红,实性。显微镜下:肿瘤血管丰富,呈分枝状,瘤细胞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或弥散排列。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及梭形,细胞界限不清,异形性大,核分裂多见,20 ̄30个/10HPF。伴大片肿瘤性坏死。免疫组化Vimentin弥散阳性,S-100灶性阳性,Ki-6730%细胞阳性。CK(AE1/AE3)、Actin、CD34阴性。结论恶性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而发生在乳腺更为罕见。血管外皮瘤的良、恶性鉴别主要根据肿瘤细胞是否丰富,有无异形性,有无坏死及核分裂的多少作为诊断标准。免疫组化虽无特异性标记,但在血管外皮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骨原发性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骨血管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点.12例中男7例,女5例,中位年龄38.5岁(12~65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为单发.均表现为颅骨膨胀性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锐利.CT表现:1例为低密度病变,9例为高、低混杂密度病灶,内可有密集的点、线样高密度骨纹影,表浅者骨针与颅骨表面垂直,深部者骨针呈蜂窝状.MRI表现:1例为长T1,长T2信号,8例为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无骨针区域病灶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检查对原发性颅骨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例1 患者女,18岁,因间歇性腹泻、腹胀3年余,下肢浮肿4个月入院。患者于3年前开始出现腹泻,每天2~5次,为糊状,间或乳白色稀水样便,含少许黏液,无脓血便,无里急后重,进食油腻饮食后较为明显,伴腹胀。无腹痛、呕吐、呕血和黑便,无厌油、纳差、乏力等,精神及食欲较好。曾在当地乡村卫生窀服中药,效果小佳。近4个月来出现双下肢非对称性水肿,小便量略减。既往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5.
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腺癌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运用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探讨。结果 瘤细胞呈实性片状、腺管状、灶性乳头状排列,细胞质丰富,透明;部分细胞胞质嗜酸性,呈鞋钉样。免疫组化显示AEI/AE3、CK7、EMA、p53强(+),200个细胞中Ki-6730%-60%(+)(平均38%阳性);CA125散在(+)、CK20、AFP、CEA、Cga、Vim(-)。组织化学PAS(+),阿尔辛蓝显示腺腔及囊腔内酸性黏液。结论 膀胱原发性透明细胞癌是膀胱癌中的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多来源于化生的移行上皮癌变、也可来源于苗勒管上皮及肾源性腺瘤恶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以及与同时发生的输卵管腺癌的内在联系。方法对1例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并输卵管腺癌患者通过其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者为老年女性,57岁,临床表现为阴道流血、进行性腹胀。手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卵巢。大体肿块包膜完整,表面光滑,切开呈蜂房状或海绵样,见多个小的腔隙,质软。光镜下肿瘤细胞大小较为一致,瘤细胞呈弥散性、巢片状、岛状及梁状排列。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不明显,胞质较少,部分呈嗜酸性,有小片状坏死,核分裂象多见。肿瘤细胞侵入同侧输卵管壁内,输卵管腔内及管壁肌层内见中分化腺癌组织。免疫组化:卵巢肿瘤细胞弥散阳性表达CgA、CD56、Syn、NSE、Ck-pan、EMA;灶性阳性表达CK20、CK7;不表达CD99、vim、S-100、TTF-1、α-inhibin、CA125。结论卵巢原发性小细胞癌(肺型)是一种组织起源不明的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多数患者在1年内死亡,手术后辅以化疗及放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本例患者同时发生的输卵管腺癌为一种重复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鸡子黄油膏对大鼠创面修复不同时期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含量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雌雄各半实验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龙珠软膏组(龙珠组)、复方鸡子黄油膏组(鸡子黄组),除空白组外,每组予以小面积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造模,造模成功后各组予以相应干预,连续14 d,除空白组随机取背部皮肤组织外,其他3组均分别于第7、14天取创面组织制作切片并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法测定EGFR、FN、TGF-β1。结果治疗后第7、14天鸡子黄组EGFR、FN、TGF-β1含量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复方鸡子黄油膏通过提高创面EGFG、FN、TGF-β1的含量促进局部组织再生而起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黏液样肾上腺皮质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挽澜  陆鸣  田凤霞  韦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4):283-285,i0011
目的阐述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黏液样肾上腺皮质癌的组织病理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呈胶冻样外观。瘤细胞呈腺样、条索状及包巢状漂浮在黏液中。ABPAS染色证实为细胞外黏液。免疫组化示Mart_1、αInhibin、CD56、vimentin( )。结论黏液样肾上腺皮质肿瘤是罕见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毛菌的生物学属性及临床病理形态特征.方法 对1例卵巢纤毛菌感染合并妊娠的病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纤毛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的厌氧菌.在女性生殖道常引起纤毛菌性阴道炎,主要因性交而感染,纤毛菌感染卵巢是因为纤毛菌逆行至有损伤的卵巢所致,纤毛菌在HE染色下呈蓝色极易辨认.菌体细长,部分弯曲,象碎断的头发丝样.结论 卵巢纤毛菌病多因纤毛菌逆行感染所致,对于纤毛菌性阴道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肺部孤立结节(SPN)的种类较多,其中大部分为肺癌,区分其良恶性是临床的主要目的,也是诊断的难点[1],MS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已成为对SPN进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53例SPN病例的MSCT灌注成像的多项灌注参数及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SP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