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组(A组)、长托宁组(B组)、东莨菪碱组(C组),关舱前A组和B组肌注长托宁0.02mg/kg,C组肌注东莨菪碱0.01mg/kg,术中根据出汗情况A组和C组追加东莨菪碱、B组追加长托宁,观察三组患者的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升温前、升温至39℃、40℃、41.8℃、维持41.8℃2h的HR、MAP、CVP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食管温度升至41.8℃所需要的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B组与C组相比的升温时间明显缩短(P<0.05);A组在40℃、41.8℃、维持41.8℃2h时的HR与B组相比均增快,但无统计学意义,C组在各温度点的HR与A组、B组相比均明显增快(P<0.05);当食管温度达到40℃以上,患者的MAP随着心率增快而下降,CVP随着心率的增快而升高,C组与A组、B组相比,MAP明显下降(P<0.05),CVP明显增高(P<0.05);B组和A组、C组相比术后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全身热化疗术中长托宁与东莨菪碱联合应用能明显缩短升温时间,维持循环动力学的稳定,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二尖瓣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于术前7 d,每天按0.5 mg/kg口服甲状腺素片。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t1)、麻醉诱导前(t2)、升主动脉开放前(t3)、术后第1天(t4)、第4天(t5)、第7天(t6)抽取静脉血样,测定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的浓度;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Ⅰ(TnⅠ);同时观察患者的MAP、HR、CVP以及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t1时两组患者仅FT3和T3同t2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CPB后两组患者T3、FT3、T4、FT4同t2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t3、t4和t5的FT3和T3明显增高,T4于t2和t3明显增高,FT4只于t2明显增高(P<0.05);两组TSH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K-MB含量和TnⅠ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MAP、CVP、HR无显著性差异,但在CPB后至术后第4天,实验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风心病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围手术期会发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而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减轻围手术期的ESS,改善心功能,明显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身热疗(Whole Body Hyperthermia,WBH)是一种全身性的肿瘤治疗方案,高体温引起机体高代谢,血糖需维持在22.22mmol/L以上。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代谢和利用出现障碍,对葡萄糖的耐受和血糖水平的控制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为探讨合理的血糖控制方法,现将我院2004年4月开展全身热疗以来10例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处理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狭窄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症多,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发症多,术中唤醒困难,限制了部分手术的开展。我们采用颈丛阻滞及静脉复合麻醉,结合药物综合治疗,对15例高龄颈动脉狭窄病人实施内膜剥脱术,术中循环呼吸平稳,可随时唤醒,手术麻醉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局麻药在内热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术前无处理,按照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术式进行定点,常规消毒、铺巾。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术者针刺完成后接内热针治疗仪,加热20min。观察组术前30min给予地佐辛注射液。术者内热针定点、消毒、局部浸润麻醉等操作与对照组相同,术中密切留意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中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均下降,而观察组评分更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与术中比较,术后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均上升,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0.05);术后观察组Ramsay评分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在内热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小剂量应用地佐辛联合局麻药,可以缓解患者术中、术后疼痛,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腔管法行单肺通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对侧肺 ,确保气道通畅和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我院自1998年 6月至 1999年 6月用双腔管行支气管内麻醉 2 0余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麻醉处理和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 0例成年ASAⅠ~Ⅲ级病人 ,平均年龄 4 9岁( 2 0~ 69) ,其中男 15例 ,女 5例。手术方法 :电视胸腔镜下肺大疱结扎术 3例 ;右全肺切除术 2例 ;肺叶切除术 5例 ;食管中上段癌切除术 10例。1.2 麻醉方法术前 0 .5h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和阿托品 0 .5mg。开放静脉后…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方法: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用链脲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于STZ注射前、注射后第21、35、49d分别测定大鼠血糖、体重以及机械性痛阈和热痛阈变化。另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低于基础值和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延长,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下降愈明显(P<0.05).结论:该方法制备的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模型造模时间短,成模率高,痛阈测定方法简便客观,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系统疾患,发生下肢外伤和骨折时,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等高危事件,对手术麻醉要求较高。等比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HES)和复方乳酸钠(Ringer's)在晚期肿瘤患者全身热疗时对血流动力学和酸碱平衡的影响,为临床肿瘤全身热疗的体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例晚期肿瘤全身热疗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组和复方乳酸纳(R)组。在输注一定量葡萄糖的同时,H组输6%HES1500ml及Ringer's液,R组输6%HES500ml及Ringer's液。于麻醉前及升温到38.5℃、40℃、41.8℃、41.8℃2h和降温到40℃、38.5℃时,测定PH、PaCO2、BE、肺部干湿罗音,并持续测定MAP、HR、CVP、SPO2,术后计算出入量、西地兰、多巴胺和速尿用量。结果:随着体温升高,两组HR都明显增快,MAP明显下降,CVP逐渐增高,至40℃后,与术前比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R组的HR比H组快,MAP比H组低,CVP比H组高(p<0.05或p<0.01);恒温后,R组的CVP均高出正常范围。PH在恒温期明显降低,高温结束后逐渐恢复正常。恒温期两组PaCO2明显增高(p<0.05或p<0.01),组间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至41.8℃及复温到38℃期间,BE值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复温时R组肺水肿的发生率、总输液量均高于H组(p<0.01)。结论:全身热疗时需要输入大量溶液,6%羟乙基淀粉的扩容效果好,可减少液体输入量,并有利于防止肺水肿和心衰。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共施行胸腔镜手术 20例.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需要肺萎陷和单肺通气.现将麻醉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