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是老年人致残甚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2].对于高龄患者来说,内科合并症的的增多及重要脏器功能的减退使承受麻醉和手术的能力下降,手术风险增大,故围手术期的处理尤为重要,其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安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第一步,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见习阶段的教学不仅是对医学知识的深化,更是对医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骨科在总结以往见习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骨科学见习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环节突出了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54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21~76岁。AO分型,B型24例,C型30例。开放伤14例,闭合伤40例。手术距受伤时间4h~14d,骨折复位顺序为后踝-外踝-内踝。后踝选用可吸收螺钉或金属螺钉固定,外踝用1/3管状钢板螺钉固定,内踝用1~2枚拉力螺钉固定。术后行系统性功能锻炼。结果:随访时间10个月~2.5年,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以改良Bird-Jackson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评判总优良率89%。结论:适当的手术入路,准确的骨折复位,有效的内外固定,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踝关节后方隐匿性小片骨软骨撕脱骨折的病例资料,探讨其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病人的资料。2003年9月~2006年6月共收治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7~38岁。6例均有明确踝关节扭伤史,无明显骨折脱位而早期行保守治疗,2例未予固定4例予石膏固定3周。所有病例伤后均有踝关节后方持续疼痛及关节处压痛,行走时及静息时均有胀痛感,疼痛可向小腿后方或足底放射。6例病人在受伤当时均未诊断撕脱骨折,伤后4个月~1年入院,X线侧位片可见踝关节后方小骨片影,正位片可不明显,其中4例经CT检查示踝关节后方小片骨折,其部位与临床症状部位一致。6例病人均予手术治疗。根据X线片及CT所示骨折部位选择内后方或外后方入路显露踝关节后方,术中见关节内骨块均为关节囊附着处的小片软骨撕脱,切除骨片,功能位石膏固定踝关节1周后即予下地行走。[结果]6例病人均于手术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4个月)无复发。[结论]踝关节后方小片骨软骨撕脱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其特征,但在早期容易漏诊,应引起重视,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AHR)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0年7月本院和外院收治的17例AHR术后假体脱位患者的术前病因和假体脱位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经4个月~10年随访,17例患者中16例未发生再次脱位,1例于3个月内多次脱位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未再出现脱位。结论假体位置不良、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术者经验不足以及病人因素是假体脱位的常见原因;提高手术水平、采取规范的手术技术、实施术后功能康复和健康教育是预防脱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