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栓调节蛋白(TM)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72例脓毒症患者.按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2017年发布的SIC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C组(n=68)与普通脓毒症(SA)组(n=104),比较两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肝素酶修饰的血栓弹力图(hmTEG)用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肝素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用肝素抗凝的97例患者,总血液净化台次为278,依据血液净化抗凝时采用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监测或hmTEG监测,将患者分为APTT组和TEG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液净化前及第28天SOFA、血液净化总时间、肝素总剂量、滤器寿命与出血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与APTT组相比,TEG组的肝素总剂量明显增加、血液净化时间和平均滤器寿命明显延长(P<0.05);与APTT组的第28天SOFA相比,TEG组的SOFA明显更低(P<0.05);生存分析显示,APTT组患者的28天死亡风险是TEG组的2.01倍(P<0.05),TEG组的72 h滤器寿命较APTT组明显长(P<0.05)。结论 用hmTEG监测血液净化时的肝素抗凝更安全且可以延长滤器使用寿命,改善病情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TEG)纤维蛋白原功能试验指导创伤时启动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76例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科时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小于2 g/L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5)和低纤维蛋白原组(n=51),对患者的常规凝血检查、TEG普通杯和功能性纤维蛋白原杯试验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针对TEG普通杯参数比较,两组患者的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纤维蛋白原组较对照组的患者的α、MA和CI显著降低,K显著延长(P<0.05)。针对TEG功能性纤维蛋白原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纤维蛋白原组患者的最大振幅(MA)[7.1(3.8,10.5)mm]值和纤维蛋白原活性功能(FLEV)[156.8(127.3,186.1)mg/dL]比对照组的MA [14.7(10.5,25.1)mm]值和FLEV[268.2(191.6,458.0)mg/dL]均显著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示当MA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调节蛋白(TM)联合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血栓弹力图指标,以及凝血分子标志物TM、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等资料。根据患者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TM[20.2(14.1,23.8) TU/ml]和TAT[17.7(11.8,54.6) ng/ml]均显著高于生存组TM[11.7(8.8,15.9) TU/ml]和TAT[11.3(7.0,20.5) ng/ml](P<0.05)。TM、TAT判断脓毒症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和0.67(P<0.05)。当TM>16.95 TU/ml且TAT>10.55 ng/ml时脓毒症患者病死率显著增高。结论 TM联合TAT能够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和早期识别脓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复合物(t-PAIC)用于判断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在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91例SI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后90天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4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凝血指标与新凝血四项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IC生存组患者相比,SIC死亡组患者的血栓调节蛋白(TM)和t-PAIC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PAIC是SI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t-PAIC、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t-PAIC+SOFA及t-PAIC+APACHE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77、0.647、0.740及0.713。当t-PAIC界值为18 ng/mL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6%、59.2%、63.1%、75.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PAIC18 ng/mL患者的死亡风险是t-PAIC≤18 ng/mL患者的3.236倍。结论 t-PAIC对SIC患者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7月-2021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1例,随机分为大黄治疗组(n=20)与对照组(n=21)。大黄治疗组采取基础治疗联合大黄治疗,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联合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给药前、给药24 h、给药72 h采血,检测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凝血分子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比较两组不同给药时间的相关指标,并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 大黄治疗组给药72 h的纤维蛋白原水平[(3.5±1.0) g/L]明显高于对照组72 h的纤维蛋白原水平[(2.7±0.8) g/L],较大黄治疗组给药前的纤维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劳力性热射病常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本研究旨在探讨劳力性热射病大鼠处于不同核心温度时凝血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 选取SPF级SD大鼠25只,并完成遥测温度胶囊腹腔植入术。术后恢复1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与模型组[40℃组(n=5)、41℃组(n=5)、42℃组(n=5)及43℃组(n=5)]。采用腹腔遥测温度胶囊监测大鼠核心体温,模型组大鼠均于温度40℃、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下跑步,建立劳力性热射病模型,核心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即认为模型建立成功,记录建模成功时的跑步时间和距离。各组劳力性热射病模型大鼠在核心温度达标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乳酸水平;对照组大鼠在模型组大鼠进行实验前采血并对上述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核心温度40℃组大鼠的血小板计数开始明显降低,且随核心温度升高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核心温度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大黄对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SIC患者,按是否接受大黄治疗分为大黄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挖掘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观察大黄对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第908医院重症医学科80例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病例按照是否接受大黄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收集病例确诊时和治疗后第1、3、5和7天的真实世界数据,包括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血栓弹力图相关指标,采用t分布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t-SNE)和离心降维法对大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不同降维算法t-SNE和离心法显示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使用大黄治疗第1、3、5和7天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明显改善。结论 大黄可改善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热射病时血栓调节蛋白(TM)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5例中暑患者,根据中暑严重程度分为热衰竭组(n=23)和热射病组(n=22)。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常规凝血项目和血栓弹力图(TEG)指标以及血栓标志物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t-PA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热衰竭组患者TM[7.3(5.4,9.3)TU/mL]、TAT[2.6(1.5,7.2)ng/mL]、PIC[0.7(0.4,1.0)μg/mL]、t-PAIC[3.8(2.1,7.0)ng/mL]相比,热射病组患者TM[17.1(9.2,24.7)TU/mL]、TAT[23.4(10.4,44.3)ng/mL]、PIC[2.0(0.9,5.2)μg/mL]和t-PAIC[17.0(8.3,44.1)ng/mL]均升高(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