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86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切除累及翼腭凹、颞下凹巨大鼻咽纤维血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矫正上颌骨先天或后天畸形的LeFortI型截骨术式进路,切除位于鼻咽部、筛窦等深在部位的纤维血管瘤。结果:该进路术野显露充分,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是切除鼻咽、颅底部纤维血管瘤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认识和分析BMP及其受体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BMP-5、BMP受体BMPR-IA在口腔颊部粘膜正常上皮、慢性炎症和癌变中的表达,标本为:18例正常上皮(normal buecal mucosa,NB),24例慢性炎症(nonspecofic chronic inflammation.NCI),58例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结果:BMP-5、BMPR-IA在口腔粘膜的正常与慢性炎症上皮中有弱表达,NB与NCI无明显差别;在鳞癌上皮中除2例BMP-5表达为阴性外,余均有阳性或强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B、NCI两组;鳞癌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BMP-5、BMPR-IA可能参与了对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后期,小型接骨板在下颌角骨折坚强内固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型接骨板一般分为加压型和非加压型两种,研究证明非加压型小型接骨板在下颌角骨折的固定中明显优于加压型接骨板。本文将就非加压型小型接骨板在下颌角骨折固定中的三种应用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块小型板非加压情况下并行固定不仅稳固可靠,而且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精确的正常人下颌骨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对1名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的男性志愿者进行颌骨螺旋CT扫描,将获取的Dicom格式数据在Mimics 10.01软件中进行完整下颌骨3D重建,将所得的下颌骨三维几何模型转换成iges格式后,导入HyperMesh软件中完成网格划分及对材料属性进行赋值,最后导入ABAQUS 6.9对模型边界约束条件进行限制,生成完整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快速地建立了更加精确的人体完整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联合运用HyperMesh软件和Mimics软件对下颌骨进行建模,大大提高了建模的速度以及模型的质量。结论:应用Mimics和HyperMesh软件可以快速、精确的建立人体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下颌骨颏部节段性缺损弧形牵张成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弧形牵张成骨重建下颌骨颏部节断性缺损过程中,不断变化方向的牵张力对新骨组织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颏部节段性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把简化后的弧形牵张器有限元模型置入截断后的下颌骨,模拟弧形牵张成骨,并测量在弧形牵张成骨过程中下颌骨整体位移及其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在未考虑唇颊侧软组织作用的前提下,弧形牵张成骨形成的新骨向舌侧生长,重建的下颌骨弧度较原下颌骨弧度变小。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牵张器在下颌骨的固位处。结论:在弧形牵张成骨重建下颌骨缺损过程中,牵张力本身就促使新骨组织向舌侧生长,从而使重建的下颌骨弧度较正常时小。此项研究为临床上如何克服弧形牵张成骨所形成的下颌骨弧度较小的不足,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兔颌面部撞击伤后血中有自由基反应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伤情颌面部撞击伤后机体自由基反应的改变及一氧化氮与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水平气动式撞击机分别以(4.77±0.53)m/s、(9.16±0.65)m/s和(13.95±0.67)m/s对兔左侧面中部进行撞击(n=6),建立不同伤情的动物模型,观察致伤后动物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于伤后6h观察伤区软组织、伤侧视神经、视网膜、脑组织、脑干病理病变,测定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与正常组对照。结果伤后血中LPO、SOD含量明显升高,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颌面部撞击伤后,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参与损伤反应,体内一氧化氮的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无情地撕裂川北大地,震惊了中国,震动了世界,牵动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华民族体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逾万计医务工作者奔赴灾区,为救治骨肉同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牙槽嵴萎缩三维有限元模型与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螺旋CT建立牙槽嵴萎缩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于萎缩牙槽嵴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字化影像数据采集,三维重建技术,并使用ANSYS6.0软件完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结果:获得了理想的下颌骨牙槽嵴萎缩三维有限元模型,由16077个单 元,23635个节点构成。结论:采用螺旋CT扫描,数字化影像数据采集,三维重建技术结合ANSYS6.0软件可以建立理想的下颌骨牙槽嵴萎缩模型。  相似文献   
9.
赵晋龙  何黎升  刘宝林  马秦 《中国临床康复》2004,8(8):1452-1453,T003
目的:研究珊瑚人工骨表面贴附移植后与同期植入的钛种植体的结合情况。方法:10只杂种犬被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2只。将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2)的珊瑚块置于下颌骨表面,按标准方法植入纯钛种植体2枚,使种植体一半位于珊瑚块内,另一半位于下颌骨内,rhBMP-2珊瑚块固定。共植入材料2块,种植体4枚。同法作对侧下颌骨,植入单纯珊瑚块作为对照。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制作组织学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行组织形态学测量。结果:单纯珊瑚成骨较少,未成骨区域由软组织充填,珊瑚与种植体之间可形成部分骨结合;复合材料组成骨明显多于单纯珊瑚,近下颌骨区与种植体形成更完善的骨界面,界面骨成熟。组织形态学测量,珊瑚组成骨量(2.32&;#177;0.27)mm,骨结合率23.92%;rhBMP-2珊瑚组成骨量(2.61&;#177;0.14)mm,骨结合率50.73%。结论:单纯珊瑚与rhBMP-2珊瑚表面贴附移植后二者成骨量差别不大,均可与种植体形成骨结合,但骨结合率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背景:皮肤缺损的常规修复方法多采用自体皮肤移植,需要健康供皮区且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瘢痕畸形。组织工程皮肤的成功构建并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皮肤缺损治疗的重大突破。目的:通过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分析手术方法与愈合率的关系,为组织工程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组织病理学教研室,组织工程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10/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组织工程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5-3月龄健康清洁级约克猪6只,随机分为3组:组织工程全层组、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自体移植组,2只/组。每只猪制作8个直径50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16个创面/组,共48个创面。方法:①制备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和组织工程真皮。②组织工程全层组:沿画线自脂肪层切除全厚皮肤,彻底止血,以湿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备用,此时取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并于组织工程皮肤上均匀打引流孔以利引流,用生理盐水冲去组织工程皮肤表面的培养液,使表皮层向上平铺于创面上,注意与创面间不能产生气泡。其上分别覆盖单层油纱布,生理盐水纱布、无菌干纱布、弹性海绵垫,每层厚度约为3~5mm,常规打包包扎,最后再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③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以同样方法切除全厚皮肤,将取下的皮肤用取皮鼓反取厚约0.1~0.2mm的刃厚表皮泡于生理盐水中备用。以同样方法取出处理组织工程真皮后覆盖于创面上,即刻覆盖自体刃厚表皮。其余处理同组织工程全层组。④自体移植组:切除全厚皮肤并去除脂肪组织后,回植于自体创面,覆盖各层敷料,加压包扎。⑤每次换药打开创面时,移植皮肤无感染、坏死、脱落且直径不小于3mm即为成活,否则即为失败。于术后4周统计各组创面成活率。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周各组移植皮肤成活情况。结果:术后4周时,组织工程全层组移植皮肤成活率75%,组织工程真皮+自体表皮组移植皮肤成活率87%,自体移植组移植皮肤成活率94%,3组比较基本相似(χ^2=2.34,P〉0.05)。结论: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与自体表皮移植接近,证明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