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4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在静脉-动脉体外肺膜氧合(VA-ECMO)辅助下行心包穿刺心外膜射频消融术的术中护理经验。方法 4例患者在心血管内科、ICU、麻醉科、介入手术室、护理等多学科团队协作下,术前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应急预案和具体分工,由多学科团队联合提供手术全程监护,术中护理重点包括:注重术中的低体温、出血、溶血及灌注量变化、管道的管理、并发症的预防等问题,严密观察病情和配合手术,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和出凝血监测,进行管道和穿刺口安全管理。结果 4例患者手术成功,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为(12.50±2.06)d。1例在术后当天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时以CRRT配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VA-ECMO能在术中提供血流动力学支持,提高手术成功率。术中护士与团队紧密配合,加强术中体温、出血/溶血、灌注量的监护,实施并发症的预见护理,可为手术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支导丝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CTO病变位于血管弯曲部位且闭塞段为长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其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共对136例单支冠状动脉CTO病变的靶血管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第一根导丝均进入分支血管,125例第二根导丝进入主支血管,11例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进入主支血管,4例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共植入支架176枚;血管开通121例,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达到3级,成功率89%。1例患者术中出现夹层,1例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 CTO介入治疗根据其病变影像学特征,严格筛选患者,采取分支导丝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脂联素(ADPN)悬浮芯片集成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2例UAP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有T2DM病史,对照组50例无T2DM病史。采用悬浮芯片集成检测技术检测两组血清hs-CRP、Lp(a)、ADPN。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s-CRP、Lp(a)升高,ADPN降低(P均〈0.05)。结论悬浮芯片集成检测技术检测hs-CRP、Lp(a)、ADPN变化,能快速诊断T2DM并UAP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减少其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4.
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3例常规前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采取逆向导丝技术行冠脉内支架置入患者进行随访,包括造影及电话随访.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率92.3%,无严重术中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3~12个月,1例手术失败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症状,1例手术成功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心绞痛症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余11例均进行了经电话和临床随访,无心绞痛及心血管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结论 对于不能通过正向导丝技术完成的病变,采用逆向导丝技术可使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对经过严格选择的CTO患者进行逆行导丝介入技术是可行和安全的,并有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并发症.。其发生率0.15%~0.25%,其中24%~42%患者发生急性心包填塞,病死率高达10%[1]。现报道2006年我院PCI并发前降支中段破裂导致急性心包填塞1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1.25 mm的快速交换型(monorail)球囊和1.5整体交换型(over the wire,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的应用.方法:20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在行逆行导丝技术介入治疗前,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经间隔支形成的侧支循环血管,首先使用1.5 mm的OTW球囊供血血管内行超选择造影,以便了解侧支循环血管的走行,指引导丝成功逆行通过侧支血管,然后采用1.25 mm的monorail球囊全程顺序低压力(3~5 atm)扩张侧支循环血管.从而减少侧支血管对导丝前行的阻力,为1.5 mmOTW球囊或微导管通过创造条件,同时也为逆行扩张闭塞病变做准备.结果:所有1.25 mm的monorail球囊均成功扩张侧支血管,1.5 mm OTW球囊均逆行到达靶血管远端并完成靶病变的初次扩张,随后完成支架置入,术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结论:结合目前现有的医疗器械,联合使用1.25 mm的monorail球囊和1.5 mm OTW球囊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CTO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Fielder导丝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al Total Occlusion,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5例CTO患者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枝循环血管逆行供血,仔细阅读造影图像,合理选择侧枝循环血管,在1.5mm OTW球囊和1.25mm的Monorail球囊的辅助下,Fielder导丝通过侧枝循环血管到达靶病变远端,为完成逆行导丝技术做准备。结果Fielder导引导丝侧枝循环通过率为96%,手术成功率为88%,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和死亡。支架的植入术后获得了良好的即刻血管造影结果。结论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应用Fielder导引导丝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控制性正向和逆向导引导丝内膜下循径(controll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subintimal tracking,CART)技术在逆向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16例既往曾在外院和我院常规正向导丝技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的患者,本次采用逆向导丝技术行PCI;术中逆行导丝或正向导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部位且走行于血管内膜下时,利用正向或逆向导丝送入球囊扩张血管内膜下腔隙,以便对侧导丝能够进入扩大的内膜下腔隙,进而控制导丝经过闭塞段内膜下腔隙进入闭塞病变近段或远段血管真腔,随后完成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总结逆行导丝技术及经验,16例尝试CART技术的病例中15例获得手术成功,1例失败;未发生血管穿孔;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结论:CTO介入治疗根据CTO病变影像学特征,适时合理的采取CART技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