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腔置管冲洗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38例乳腺脓肿采用脓腔置管冲洗引流治疗,并与同期行脓肿切开引流术38例进行比较。结果置管组切口愈合时间为(13.5±3.3)d,疼痛分级为(2.6±1.5)分,均明显低于切开组[(17.2±5.3)d、(5.6±1.4)分](t=-3.658、-9.230,P=0.000);置管组继续哺乳(29例)明显多于切开组(10例)(χ2=19.013,P=0.000)。随访2~18个月,平均10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结论脓腔置管冲洗引流与切开比较,具有微创、简便、安全、疗效明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1-8月在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诊治的急性乳腺炎患者310例,对其433份标本(含患侧乳汁、穿刺液、脓肿破溃处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常见致病菌种类及其药敏特点。结果(1)433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7株,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AU)21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42株,表皮葡萄球菌(SE)2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12株,α-溶血链球菌8株等。(2)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共237株,对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7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100%),对青霉素(91.8%)、克林霉素(57.0%)、红霉素(69.0%)耐药率高,对左氧氟沙星(94.0%)、头孢类抗生素(70.0%)、庆大霉素(80.0%)敏感率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共43株,药敏试验显示对红霉素(13.0%)、克林霉素(15.0%)敏感率低,对青霉素、头孢类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100%耐药,对左氧氟沙星(95.0%)、庆大霉素(96.0%)、呋喃妥因(97.0%)、复方新诺明(92.0%)等敏感率高。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过去曾敏感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更高,应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为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针刺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作用,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海淀妇幼保健院3个临床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76例乳汁不足的产妇随机分为针刺组与中药组。针刺组针刺膻中穴;中药组采用传统中药通乳汤治疗。观察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泌乳素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婴儿小便次数、哭闹时间长短等指标,对照比较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与中药组均能有效改善缺乳状态,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及新生儿体重、人工喂养次数、人工喂养容量、婴儿小便次数等指标,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针刺组治疗前后泌乳素无改变。结论:针刺膻中穴能有效促进乳汁的分泌,效果与传统中药相当。  相似文献   
4.
本文设计合成了丁公藤碱Ⅱ的C_2脱氧和C_8电子等排类似物。药理结果表明,丁公藤碱Ⅱ的C_2羟基是保持其缩瞳活性的关键部分之一;目的物2和4各自分别具有拟和抗胆碱活性;电子等排目的物16和17既无拟也无抗胆碱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CPA)于2037年7月21日在北京华润饭店正式成立,来自全国三百余位代表出席了成立大会。分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院长顾江教授和总干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李挺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大会特邀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卫生部医政司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医师协会会员部主任谢启麟宣读了会长、副会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角度测量定位法确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块体表投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角度测量定位法记录肿块4个位点与穿刺点的距离和角度,标记化疗前肿块的位置。化疗后根据记录的角度和距离复原标记点的位置,比较和分析化疗前后测量点的完全符合率,确定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14例共56个测量点(87.5%),化疗前体表肿块测量点与化疗后按角度和距离复原化疗前肿块的4个位点完全符合;误差<0.1cm 1例(6.25%)。误差0.1~0.5cm 1例(6.25%)。结论:肿块角度测量定位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对明显突出皮肤的肿块和下垂型乳房的肿块需辅助其他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Ki-67在早期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乳腺癌(EBC)的预后差异非常大,重要的预后因素有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是有所帮助的,肿瘤的分子特征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ER、Her-2已经被作为治疗反应和预后的预测指标.Ki-67虽然不作为必须的标记,但常用来作为增殖活性的静态标志,或通过治疗期间的多次测量,来反映动态变化的中间状态,以及作为疗效的替代指标.现应就Ki-67在早期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的预测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不同阶段的最佳治疗方法及四级预防方案的可行性。方法:0级预防是通过指导围产期母乳喂养,防止发生乳头皲裂和乳汁淤积;1级预防是在乳汁淤积期,采用"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三联治疗,防止进展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2级预防是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急性炎症期采用"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敏感抗生素治疗"四联疗法,防止形成乳腺脓肿;3级预防是指在乳腺脓肿期,采用微创治疗方法,最大限度保留母乳喂养功能。结果:0级预防:研究组病变发生率为16%,对照组32%(P0.05);1级预防: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8%;对照组总有效率65.1%(P0.01)。2级预防:"理疗+乳腺按摩+电动奶泵吸奶+敏感抗生素治疗"的四联疗法效果最好;3级预防:穿刺抽脓和置管冲洗引流是乳腺脓肿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四级预防方案可以指导临床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不同阶段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情向下一阶段发展,最大限度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保留母乳喂养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统计分析乳腺彩超发现低回声结节与临床查体的一致性,探讨不同低回声结节处理及预后的特点。方法选取海淀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2009年5~12月间常规采用乳腺彩超进行乳腺癌筛查患者,共1456人,采用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 I-RADS)的标准将乳腺彩超结果进行分级,统计分析乳腺彩超下直径大于≥1cm组及<1cm组两组临床查体以及处理的差别。结果 1456人中乳腺彩超探及低回声结节共244人,占16.76%,乳腺彩超下低回声结节直径大于≥1cm组的临床查体检出率为28.60%,<1cm组临床查体检出率为7.5%,两者比较2χ=19.445,P=0.000,差异有显著意义;乳腺彩超下低回声结节直径大于≥1cm组的活检率33.30%,<1cm组的活检率为18.80%,两者比较2χ=6.465,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彩超发现低回声结节的敏感性较高,<1cm的低回声结节临床查体检出率较低,其中有18.80%的结节B I-RADS-US分级为4级及以上,需要活检,而这部分需活检者有患恶性肿瘤的可能,需要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警惕这部分病例,注重与乳腺彩超检查相结合,减少乳腺疾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性疾病,脑损伤性疾病等,都严重威胁着这类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现有的药物、手术以及物理治疗条件下,仍然有很多患者不能完全康复,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功能障碍),给这些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在药物、手术以及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辅助治疗这些疾病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