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诱导损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c-12221,分别加入含0(对照),200,400,600mg/L肿瘤坏死因子a的培养液,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率变化,Hoechst 33258/PI双染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与结论:肿瘤坏死因子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Hoechst 33258/PI染色观察可见凋亡细胞染色质凝集、细胞核碎裂成碎片等典型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不同质量浓度肿瘤坏死因子a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线粒体膜电位低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表明肿瘤坏死因子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作用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诱导损伤作用。 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c-12221,分别加入含0(对照),200,400,600 mg/L肿瘤坏死因子a的培养液,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率变化,Hoechst 33258/PI双染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变化,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结果与结论:肿瘤坏死因子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Hoechst 33258/PI染色观察可见凋亡细胞染色质凝集、细胞核碎裂成碎片等典型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变化,不同质量浓度肿瘤坏死因子a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线粒体膜电位低于对照组(P < 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表明肿瘤坏死因子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作用机制与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瑞舒伐他汀(可定)在不同强化时间里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降血脂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对100例年龄在72岁~85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每天给予20 mg的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并检测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周、4周血脂的变化水平,记录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结果 患者进行治疗2周后检测可知,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血脂中的TC、TG、LDL-C,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患者的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进行对比,均出现显著性的差异(P<0.05),其中HDL-C的升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对高龄冠心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每天用量为20 mg,可有效地降低TC、TG以及LDL-C的水平,患者中没有出现不良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界值点的意义。方法采用Roche Modu 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292例住院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记录随访10个月间患者再次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NT-proBNP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141例)和低危组(151例)。结果血清NT-proBNP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取608 ng/L,其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无事件者为87例(61.7%);而低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1例(7.3%)、无事件者为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P<0.001,相对危险度(RR):5.25,95%可信区间(CI):2.60~10.59]。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对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为608 ng/L。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界值点的意义。方法采用Roche Modu lar E17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292例住院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记录随访10个月间患者再次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NT-proBNP水平截断点,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141例)和低危组(151例)。结果血清NT-proBNP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取608 ng/L,其敏感性为81.3%,特异性为61.7%。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54例(38.3%),无事件者为87例(61.7%);而低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1例(7.3%)、无事件者为140例(92.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P〈0.001,相对危险度(RR):5.25,95%可信区间(CI):2.60-10.59]。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对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点为608 ng/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病人炎症指标、心肌功能和脂联素(APN)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病人均接受PCI术治疗,对照组PCI术后口服曲美他嗪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PCI术后给予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心肌功能和脂联素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11%与73.3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IL-6、TNF-α、hs-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APN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在PCI术后使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病人临床症状,同时调节炎症因子、心肌功能和脂联素的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7.
何战斌 《中外医疗》2012,31(7):99+101-99,10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2组患者均按常规治疗,治疗组术中给予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梗死血管血流变化及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梗死血管TIMI分级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后梗死血管血流,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疗程为5 d。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CI、CO、6MWT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NP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房颤转律中的疗效。方法:经心电图诊断为房颤患者54例,先静脉给予胺碘酮负荷量,继以静脉点滴维持观察房颤转复情况。结果:有效率为76%。结论:静脉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