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超声造影(CEUS)图像特征及定量分析结果,以及CEU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1月31日,于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诊断为疑似子宫内膜病变的62例年龄为27~66岁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并通过手术或诊刮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n=10,子宫内膜癌患者),良性组(n=41,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照组(n=11,无子宫内膜病变者)。分析62例受试者的CEUS图像特征。CEUS采用与子宫内膜病变区相同深度的正常子宫肌层为参照,通过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运用时间-强度曲线(TIC)测定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梯度[(造影剂峰值强度-造影剂基线强度)/造影剂强度上升时间],以及TIC曲线下面积(TIC-AUC)。3组受试者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峰值强度、达峰时间、梯度及TIC-AUC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绘制子宫内膜的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ROC-AUC),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这2个指标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敏感度和特异度。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本研究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在进行经阴道CEUS检查前,与受试者本人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结果经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经阴道CEUS图像特征为:①恶性组子宫内膜造影剂增强早期,呈快速均匀或非均匀性高增强,根据子宫内膜癌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表现为子宫内膜开始增强时间明显早于、稍早于子宫肌层者分别为7例(子宫内膜腺癌)与3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峰值强度明显高于、稍高于子宫肌层者分别为8例(子宫内膜腺癌、透明细胞癌)与2例(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消退时间均晚于子宫肌层。②良性组41例受试者中,9例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其子宫内膜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晚于子宫肌层,清退时间早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早期增强模式主要为稍低增强;3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其子宫内膜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稍晚于子宫肌层,消退时间早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早期增强模式呈多样化,主要表现为结节状稍高增强。③恶性组、良性组、对照组峰值强度分别为25.1 dB(14.6~26.1 dB)、10.7 dB(7.0~15.5 dB)、10.1 dB(7.2~15.1 dB),TIC-AUC分别为1 880.7(734.9~2 084.2)、418.0(240.0~718.7)、349.8(238.3~563.6)。3组峰值强度与TIC-AUC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732、6.732,P=0.035、0.011)。3组达峰时间、梯度、开始增强时间分别整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TIC指标中,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ROC-AUC分别为0.92(95%CI:0.78~0.97,P=0.028)和0.96(95%CI:0.84~0.99,P=0.016)。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峰值强度、TIC-AUC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608 dB、767.45,此时其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81.2%、85.1%,特异度分别为85.8%、87.2%。 结论在经阴道CEUS时,子宫内膜病变CEUS图像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于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娜  谯朗  马蓉  熊开玲  何俊璇  汪洋 《西部医学》2019,31(4):590-594
目的 探讨实时三切面自动功能成像(AFI)在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不伴左心室肥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B组)及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60例(C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A组)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左室心尖实时三平面二维动态灰阶图像并存储,应用AFI软件检测得到左室17节段的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值(GLS)及局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RLS),对获取的相应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并分析。结果 ①B组及C组高血压患者在不同水平-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局部峰值应变值较A组健康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基底段、中间段的局部峰值应变值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整体峰值应变值在LAX及2C两个切面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整体平均峰值应变值(AVg)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在所有不同节段收缩期局部峰值应变值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不同节段仅前壁及后壁收缩期局部峰值应变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高血压B组及C组在部分不同节段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构型未发生改变时,心肌即可出现整体及局部应变减低;在构型发生改变后与构型未发生改变时,心肌整体及局部应变值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I技术可早期准确地定量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左室心肌的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51例,以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时相、清退模式、清退强度、清退时相作为观察指标,总结不同性质浅表软组织肿块超声造影特征,并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良性21例、恶性30例。良性多表现为低增强、同步增强,恶性多表现为早增强、整体增强及高增强。二者在增强模式、增强强度中无明显差异,而在增强时相(早增强与晚增强)之间差异显著;在清退相中无明显差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增强强度、增强时相及早清退相组合有助于提高对恶性肿块的检出率。本组数据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76.2%,约登指数为0.66。结论 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超声造影具有一定特征,存在部分交叉,结合常规超声及临床病史可辅助提高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